赠从弟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东汉:刘祯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文常积累
2.古诗释义
3.诗文感知
4.古诗赏析
目录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其诗传世不多,风格遒劲刚健,清峻硬朗,语言质朴。
01.文常积累
作者作品
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赠从弟》诗有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从弟,堂弟。
01.文常积累
背景探寻
02.诗文释义
朗读诗歌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02.诗文释义
字词解释
①亭亭:挺拔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严酷,凛冽。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凝寒,严寒。
03.诗文感知
古诗译文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
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
任它冰霜严酷,松柏的腰杆终年直立。
难道松柏就没有遭受严寒吗?
(是因为)松柏天生有耐寒的本性。
04.古诗赏析
主旨点睛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于狂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美好品格,勉励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04.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
《赠从弟》(其二)
04.古诗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首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前四句赏析
04.古诗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后四句赏析
04.古诗赏析
开头两句描摹了松柏在狂风中挺拔的景象。“亭亭”写出了松柏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写导极有气势;“谷中风”与“山上松”展开较量,突出了松柏的傲骨。
诗句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04.古诗赏析
第三、四句进一步渲染谷风的凛冽。第一个“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第二个“一何”咏叹松枝之劲,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诗句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第五、六句写严酷的冰霜摧残下的松柏形象。虽然冰霜侵蚀着松柏,但它依旧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一个“正”字,点明了此时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一个“常”字显示了松柏终年挺拔端正的姿态。
04.古诗赏析
诗句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由写松柏“亭亭”“端正”的外貌转到写松柏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柏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它的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04.古诗赏析
诗句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