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强化训练卷(3)动物细胞工程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强化训练卷(3)动物细胞工程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25 07: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强化训练卷(3)动物细胞工程
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代培养的正常动物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原代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2.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3.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 B、E 两点表示经筛选、分装后继续培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B 点之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之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B.接触抑制现象主要发生在 AB 段和 DE 段
C.分瓶后的每个培养瓶中的细胞群称为一个克隆
D.E 点后的细胞大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可连续传代
4.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可知( )
A.补充血清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是否添加血清均可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不大
5.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
B.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移植治疗的供体
C.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D.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6.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提供的“复生”野驴个体的方法中能够成功的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孕育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一个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7.从同一头牛中取多个供体细胞培养出多头克隆牛,这些牛在性状上却并不完全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可能发生变异 B.核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C.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 D.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
8.在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牛的过程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用显微操作技术处理次级卵母细胞,去除细胞核
B.将精子放入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获能
C.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发育进程
D.选择合适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使其发育成完整个体
9.干细胞顾名思义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具体是指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医学工作者、研究者正进行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某些疾病,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T细胞
C.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会发生改变且遗传给后代
10.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多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B.动物细胞融合己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11.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 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关于筛选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B. 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C. 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上述两个途径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D. 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所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12.利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1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14.下列关于经③和④过程得到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应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
B. 丙细胞要具有分泌多种抗体的能力
C. 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D. 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
15.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血浆中CD14水平会升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D14单克隆抗体,能够用于CD14的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复将CD14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灭活的病毒是唯一能诱导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因素
C.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都可以产生抗CD14抗体
D.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CO2以维持培养液中pH
16.通过咽拭子取样进行RT-PCR技术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的常用方法,用于核酸检测的RT-PCR试剂盒的部分工作原理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_________过程合成cDNA,并对cDNA进行PCR扩增的过程。进行RT-PCR过程中,需要加入的酶有__________。
(2)利用RT-PCR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时,除借助上述RT-PCR技术外,还需要有特异性探针。制作该探针的依据是__________,利用该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除核酸检测外,研究人员还研发了基于病毒蛋白的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生产出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生产该种抗体的大致方案如下:
①向小鼠体内注射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
②分离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多次筛选、检测,最终获得所需杂交瘤细胞;
③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上述生产抗体的方案中使用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其中步骤②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步骤③中为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17.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趋势。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能清除狂犬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抗体的重要依据。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需要用灭活的__________、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3)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还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06年4月25日,中国首例带有抗疯牛病的转基因体细胞的克隆牛在山东淄博顺利降生。它是莱阳农学院董雅娟、柏学进教授继2001年11月成功克隆出中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克隆牛之后完成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作为克隆牛,其培育过程图示如下:
(1)细胞A是________,细胞B是________。
(2)一个重组细胞D发育成丁牛,涉及的细胞增殖方式是________,丁牛体内有众多细胞类型,如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能够运输氧气,而效应B细胞内有发达的内质网能够分泌抗体,神经元具有许多突起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丁牛的性别和________牛的性别相同,原因是________。
(4)能否直接用细胞A体外培养形成胚胎,移植到丙牛子宫并发育成健康小牛出生?为什么?________。
(5)培育抗疯牛病克隆牛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有________。
(6)上述方法培育出克隆动物,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相比,获得的后代在遗传物质方面有什么不同?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于接触抑制,正常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在培养瓶壁上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错误;来自同一动物组织的细胞基因型相同,而原代培养是对动物细胞的初次培养,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B错误;传代培养至10代左右多数细胞会死亡,少数生存下来的细胞在培养至50代左右时会大量死亡,只有少数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细胞核型发生变化,获得不死性,所以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无法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无法由此推知某化学药品对细胞的毒性大小,D错误。
2.答案:D
解析: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处理肝组织,使细胞分散开,A错误;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C错误;肿瘤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能无限增殖,即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因此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甲细胞数量更多,D正确。
3.答案:C
解析:A、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即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如A-B段;B点之后细胞继续生长,可见B点之后进行了传代培养,A正确;
B、在AB段和DE段细胞几乎生长停滞,可能发生了接触抑制,B正确;
C、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分离出来的是一个细胞而不是多个细胞,C错误;
D、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持续生存的细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无限细胞系大多已发生异倍化,具异倍体核型,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时曲线均不重叠,说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不同,A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只有添加血清才可生长、增殖,B错误;
C、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均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对正常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正确;
D、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影响很大,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A正确;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移植治疗的供体,B正确;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C正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D错误。
6.答案:C
解析:野驴的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不能经过培养形成新个体,A、B错误;野驴的体细胞核中具有野驴的全部基因,因此通过核移植技术,可使野驴“复生”,C正确;将野驴的一个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是带有野驴基因的家驴,D错误。
7.答案:B
解析:题述克隆牛在性状上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有基因可能发生变异、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同、性状变异可由环境条件引起,A、C、D正确;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该过程中核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8.答案:B
解析:体细胞核移植培育克隆牛的大致过程:对供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同时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去核(显微操作);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重组胚胎;将重组胚胎移入受体(代孕)母牛体内;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基因相同的犊牛。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受体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分裂Ⅱ中期,然后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其细胞核,A正确;该技术需要的是供体细胞核和受体卵母细胞,不需要精子的参与,B错误;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核移植产生的重组细胞,使其完成发育进程,C正确;选择合适时期的胚胎进行移植,使其发育成完整个体,D正确。
9.答案:D
解析:A. 由于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因此可以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A正确;
B. B细胞和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血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即在胸腺中发生分化,B正确;
C.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如在饲养层细胞中培养),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C正确;
D. 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骨髓移植没有改变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物理法(如电激等),C正确;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但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在HAT培养基上能增殖,A错误;
B、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补救合成,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C错误;
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单克隆抗体是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A错误;单独的效应B淋巴细胞有产生抗体的能力,但没有无限增殖的本领,因此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的,B错误;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有浆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三种,C错误;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D正确。
13.答案:A
解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在体外能无限增殖。所以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在体外也不能存活增殖,而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在体外能存活增殖。用特定的培养基可以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所以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在这种特定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繁殖。
14.答案:B
解析:A.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丙细胞要具有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错误;
C.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C正确;
D.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以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单克隆抗体是经过细胞融合产生的,A错误;
B、能诱导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灭活的病毒属于生物方法,B错误;
C、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的杂交细胞有3种,其中只有B细胞-骨髓瘤细胞的杂交细胞可以产生抗CD14抗体,C错误;
D、CO2可以溶于培养液,可以维持培养液中pH,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逆转录; 逆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新型冠状病毒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分子杂交;
(3)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定期更换培养液;
解析:
17.答案:(1)B淋巴;抗体;抗原(或狂犬病病毒)
(2)病毒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4)作为诊断试剂;运载药物(或制成“生物导弹”)
解析:(1)题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或效应B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抗体;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故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的物质是抗原(或狂犬病病毒)。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电激等方法。
(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
(4)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诊断试剂,也可以用于运载药物(或制成“生物导弹”)等。
18.答案:(1)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卵母细胞
(2)有丝分裂;基因选择性表达
(3)甲;牛的性别由细胞内的性染色体决定,丁牛的性染色体与甲牛相同
(4)目前不能,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失去了进一步分裂分化的能力,但卵母细胞中却含有必要的分裂分化调节因子
(5)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基因重组
(6)在遗传物质上(不考虑发育过程中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与提供体细胞的植株完全相同,克隆动物体内有卵母细胞细胞质的基因,所以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与提供体细胞核的动物不完全相同
解析:从“重组细胞”到动物个体出生的过程中,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会有减数分裂这种方式,这一情况同自然状态下受精卵发育成动物个体类似。牛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由细胞核内性染色体控制其性别。动物克隆从目前来看,只能是“核移植”,并没有真正做到产生的动物与原来被克隆动物在遗传物质上100%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