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咬文嚼字》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8《咬文嚼字》课件(33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5 11: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朱光潜,总结随笔的有关知识,掌握基础的字词。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概括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3.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作者在本文中大量使用的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作者作品
主要作品:编著《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翻译作品《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维柯的《新科学》等。
作者作品
“咬文嚼字”现在一般用作贬 义词,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朱光潜在这篇文章中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写作时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确、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文题解读
速读课文,圈划出课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1.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对文学语言不太重视语言修养,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这一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指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背景探寻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例1: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
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
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初读课文
·壹·
字词积累
付梓( )?
岑寂( )?
尺牍( )?
词藻( )?
灞桥( )?
箭镞( )?
倒涎( )
烟榻( )
斟酌( )
清沁( )
肺腑( )
锱铢必较( )??
狼藉( )
慰藉( )
咀嚼( )
住宿( )?
星宿( )
一宿( )
咬文嚼字( )?



xián
zhēn zhuó
fèi fǔ

jué
xiù
jiáo
cén
zǎo


qìn
zī zhū
jiè

xiǔ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也说点石成金。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陈词滥调:陈旧不切实际的话。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
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玩索:处处留心体会。
整体感知
·贰·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一5)
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阐明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联系。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
韩昌黎改诗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字义联想
误用字义联想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郭沫若改字
文字与情感有关
1.作者开篇以郭沫若对“你是”与“你这”句式的修改为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从全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意图:说明“句式不同,感情不同”。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全然不同,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
②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讨论的话题。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视之,石也。
终不能复入石矣。
发现错误,惊讶
失望 放弃
文字与意味有关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韩愈改诗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与意境有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清梦)
推: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作者在这里举这三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例子
分析
道理
郭沫若改台词
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王若虚改《史记》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韩贾“推敲”
不同字眼
不同意境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以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二部分
自读课文6-7两段,找出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有何不同?
直指意义是词的基本义,是固定的、精确地
联想意义是词的引申义,是游离的、不确定的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负两面
正面:点石成金
负面:陈词滥调
《惠山烹小龙团》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来试惠山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让我们明白:创作时要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
启示:
联想意义误用
买卖:“端木遗风”
美人:“柳腰桃面”,“ 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风景:“春花秋月”
1、什么是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运用词的联想意义时,看到一事物立即联想到套语滥调。
2、有什么弊端?
弊端是创作的仇敌,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束缚了语言创新,是文学向前发展的障碍。
3、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1)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2)遇事往深一层想。
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运用联想意义,要克服“套板反应”(正反举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弊端:会产生“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意味。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第三部分
主要观点:应该有严谨精神;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主旨
本文通过对文学史上的“炼字”实例进行分析,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地阐明了“咬文嚼字”的精髓,阐明“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用认真的态度和谨严的精神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