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发现

文档属性

名称 生长素的发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28 09: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
边清杰
山东省滨州市教研室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课时,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第2课时,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第3课时,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课题的教学内容
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郭葛等科学家的发现生长素的过程。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重点学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重点学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顶端优势 。
教学方法及资源选择
生长素的发现:
1.萌发种子观察;
2.实验照片与视频;
3.模拟实验图片。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
实验模式图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1.不同浓度NAA处理大蒜根;
2.草莓发育实验照片
3.菜豆去顶实验照片
教学过程
新课的引入
1. 蔬菜市场上卖的豆芽是大豆的芽吗
2.玉米胚芽在哪端?
3. 种子萌发时,先生根还是先生芽?
完整的胚芽鞘
剥除尖端的胚芽鞘,可见胚芽
燕麦胚芽鞘在蓝光下向光生长
大蒜的向光生长
水稻不定根在单侧光(右)照射下的负向光性运动 帧/2小时
(钱晓旦,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11)
2008.10.22.12∶21
2008.10.22.14∶50
2008.10.23.6∶25
气培玉米幼苗水平放置实验,胚芽鞘的负向重力性
(一)达尓文的向光性实验(19世纪末)
② 去掉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在单侧光下

不弯曲也不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证明:
胚芽鞘的尖端与向光性有关
生长素的发现
不弯曲(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③ 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上
几天后
④ 用锡箔罩子罩上尖端下面
(伸长区)一段
实验证明:
感光部位在
胚芽鞘的尖端
几天后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达尔文对向光性的解释:
但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
(二)詹森的实验
(三)拜尔的实验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刺激是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生长不均匀。
实验证明:
造成胚芽鞘
弯曲的刺激
确实是一种
化学物质。
温特的生物测定法
实验一
实验二
A
B
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达尔文:胚芽鞘尖端产生刺激,传递到伸长区。
——但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
詹森和拜尔:初步确定“刺激”是化学物质。
——但到底是不是化学物质? 我们不十分确定
温特:确实是化学物质,叫它生长素吧。
——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呢?
终于分离出: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怎样测定受体
中有无生长素
单侧光引起IAA的不对称分布,
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生长素生理作用
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特点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两重性是通过实验得出的,选择大蒜根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量大蒜的根的长度来验证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对大蒜根生长的影响
开始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48小时后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浓度(mol/L)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五条最长根
的总长度(mm)
浓度(mol/L)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五条最长根
的总长度(mm)
一组实验结果
二组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结果照片
对照组(不加NAA)
(1)ab段的意义?
(2)bc段的意义?
(3)cd段的意义?
(4)b点的意义?
(5)c点的意义?
结论: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a
b
c
d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思考:
1.不同的器官都存在低促高抑现象吗?
2.对于不同的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各器官敏感性有何差别?
0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促进“果实”发育
促进果实的发育的实质是
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
运养分的效应。
瘦果
维持顶端优势
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野生型烟草不同部位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讨论
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左:对照,右:+IAA
重复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
使用离体器官比使用整株植物更准确。
参考资料
1 张新时.稳态与环境.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2 朱正威,赵占良.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王宝山.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山东师范大学.
http://www.swx.sdnu./
7 王忠.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扬州大学.
http://jpkc.yzu./course/zhwshl/index.asp
谢谢!
2009年11月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