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1-3节测试卷 出卷人:沈强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
1.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3. 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均是
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发光 B. 都剧烈燃烧 C. 都是氧化反应 D. 都发生爆炸
7. 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
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 C.氧化镁、锰酸钾 D.水、液态氧
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11.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自然、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都产生热量都要发光都属于氧化反应都很缓慢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的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可供呼吸 B.氧气可以燃烧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13.加热双氧水制氧气时,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14. 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跳楼逃生 B.先找贵重物品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乘座电梯逃离
15. 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 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16. 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碳+氧气 二氧化碳;②硫+氧气 二氧化硫;③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你将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B.都是化合反应
C.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D.生成产物都是气体
17.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18. 下列装置中,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 )
A B C D
19.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20. 下列关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反应若是氧化反应,则肯定是化合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合反应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21.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22. 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23.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24.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25.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我会填(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 ⑵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___;
⑶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⑷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⑸属于固体氧化物的是_______
27. 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应用 进行处理。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
④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4)若某同学取了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来做这个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
28.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你认为常用的两种灭火方法是 和 。
29.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镁曾用作照像机中闪光灯的原料?为什么磷常在军事上用作烟幕弹的原料? 。
30.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 ( )
(3)高锰酸钾受热: ( )
31.用嘴吹熄蜡烛火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发红的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2. 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其中有三个主要错误,它们是: (1) 。
(2) 。 (3) 。
实验后发现试管炸裂,则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三种可能)
33.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请写出 两点: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2)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甲: ________ _ ,乙: _____ ____ ,
丙: ________ _ 。
34. 实验室常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干燥气体。下面是两种简易的排空气集气装置。用编号填空:
(1)实验室收集CO2选用_________,收集O2用________ _。
(2)如果要收集SO2应选用_________,收集CH4选用___________。
35.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会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研究气体、利用气体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⑴在常温下实验室欲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为了便于调控反应的进行,可以对发生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你的改进措施 。
⑵从上述仪器中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写出它的用途 。
36.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中仪器a名称是 。(2)写出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3)实验前,必须对该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 。
(4)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_________ ,并用 _________ (填“向上”或“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
(5)该实验中,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药品是 _________ 。
37.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③______
(2)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填“A”或“B”)。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
1.A 2.C 3.B 4.D 5.A 6.C 7.B 8.A 9. A 10. C 11.C 12.A 13.B 14.C
15.B 16.D 17.B 18.A 19.C 20.B 21.B 22.B 23.B 24.B 25.D
二、我会填(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② ④ ⑥ ⑦ ③ 27.砂纸去除表面氧化物 增大受热面积 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瓶底火柴快燃烧完 自上而下慢慢伸入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表面有氧化物 28.可燃物 助燃剂 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绝空气 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29.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0.略31.加快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使氧气充分接触 32.试管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有加棉花 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没有预热 先熄灭了酒精灯 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 33.放出热量 反应物中有氧气 略34.A A A B 35.①⑥ 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试管 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 36.长颈漏斗 2H2O2 MnO2 O2↑+2H2O 检查气密性 浓硫酸 向上 二氧化锰37.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ab B 瓶口 助燃性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