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实验中学初二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对氧气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科学家之一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科学实验的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我们《科学》学习中决定实验成败和实验安全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3、在生活中时刻都发生形形色色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铁制的排水管生锈 B.煤气的燃烧 C.气球踩破爆炸 D.食物的腐烂
4、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呈现各种现象,正确的描述现象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对化学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5、2012年8月份,英国伦敦将要举行奥运会,想象110米栏决赛飞人刘翔站在起跑线上,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6、性质决定用途,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7、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元素的化合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8、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9、自2010年4月1日起,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司机酒后开车的监控处罚力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乙醇分子等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 重铬酸钾(K2Cr2O7)和硫酸铬[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
A. +3,+6 B. +6,+3 C. +3,+5 D. +5,+3
10、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模型,与下列反应相一致的是 ( )
11、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 淋湿衣服爬出C、伏低身子逃出 D、成站立姿势跑出
12、小明用了下图所示的两个装置,甲、乙两植物生长正常,并都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另外在甲玻璃缸中放了碱石灰,而乙玻璃缸中没有碱石灰。将这两个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没有新的淀粉生成,乙装置中有新的淀粉生成。小明做这个实验是想验证下列哪一个假设(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水 碱石灰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3、瑞安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检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情况中,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 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14、“学以致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思想,小明通过第二章学习后,在自己家的金鱼缸内,还养些水草,你知道它对金鱼的作用是( )
A.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有利于金鱼的呼吸 B.使金鱼有较好的活动场所
C.增加美观 D.金鱼获得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
15、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D. 电器失火时,先用泡末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16、 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等摆在世界面前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 、CO、 等燃料在空气不断输入时,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 O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19、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 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20、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 (D). A、B两处都不变
二、简答题(每空格1分,共17分)
21、从a;氧气、b;二氧化碳、c;氧化铝、d;硫磺、e;五氧化二磷、f;二氧化锰、g;四氧化三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黑色固体有________;白色固体物质有________;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的气体是________;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
22、把下列各项的标号填入以下短文的空格中。
A.自燃 B.缓慢氧化 C.燃烧 D.爆炸
(1)在人的呼吸作用和食物腐烂过程中都包含着 ;(2)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会不断放出热量,柴草、秸杆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会引起 ;(3)把系在细铁丝上的木柴点燃后,等木柴快燃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 (4)当空气中混有汽油蒸汽,接触明火时就有 的危险。
24、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 曲线BC段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25、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 __;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 __;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_ ___(填“减少”或“增加”或“不变”),反应①中的氯原子与反应③中的氯原子化学性质_ ___ (填“相同”或“不同”);
(3)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说明理由_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2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27、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48小时,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
②、将该叶片放入某溶液中加热脱色。③、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
④、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小时处理的目的是
(3)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用图中字母回答)变蓝色, 部位不变蓝色。
(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28、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Ca(OH)2==CaCl2+2H2O+2NH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l g/L,空气的密度为l.293 g/L,且在常温常压下,氨气易溶于水。
①明确实验目的:_______ 。
②收集有关资料:反应物: ;反应条件: ;
制取气体性质: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 ,收集装置选用_____。(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④进行科学实验。
四、计算分析题(两题共13分,29题5分;30题)
29、医疗上需要160千克氧气,如果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那么需要电解多少千克水?(3分)同时可以得到多少千克氢气?(2分)
30、氯酸钾受热分解可以得到氧气,对“24.5g氯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产生多少克氧气”一题,小丽和小华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解:设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24.5g X
245/24.5g=96/X
解得:x=9.6g
答:可产生氧气9.6g
小华:解:24.5g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4.5g×O的相对原子质量×3/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9.6g
答:氧气的质量为9.6g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2分)
(2)若要计算34g双氧水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请你把能用的解法和计算过程写下来。(4分)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华同学的解法都能应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