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30 20: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同学们:你们这样就坐可以吗?
按照方便合作交流、讨论的原则,自由结合,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就坐。
1
3
2
4
你能把它们标在板图上相应的位置吗?
探究分异规律
应用分异规律
感受地域差异
必修Ⅰ 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景观鉴赏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感受
感受差异
1、说一说:什么叫自然带?(阅读课本p58)
2、贴一贴:自然带的形成。
3、比一比:你能发现《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之间的联系吗?
4、找一找:A、B、C、D、E的自然带名称。(见课本P58图)
自然带: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
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
A
B
C
E
D
二、地域分异规律
1、从A~E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何地理要素的影响?
2、从A~E每一个自然带沿 (东西、南北)方向延伸。自然带之间
沿 (东西、南北)更替。
A
D
C
B
E

30°
30°
探究规律
探究结论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二、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交流
1、填出A-C自然带的名称
2、根据下图自然带的变化,完成下表。
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自然带延伸方向 自然带更替方向 表现明显的纬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结论2:
水分差异
南北
东西
中纬度
天山景色
乞力马扎罗山景色
富士山景色
2、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复杂程度
一样吗?为什么?
思考
1、喜马拉雅山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原因是 ( )
A、热量的垂直变化
B、水分的垂直变化
C、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上的垂直变化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结论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上的垂直变化而引起。
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练一练: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才从塞北踏春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沙漠中的绿洲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
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和地带性分异
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海陆分布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 洋流影响
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带向北一直延伸到南纬3度附近 地形起伏
连一连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知识窗
三、地域分异规律应用
辨一辨
1、连云港大面积种植柑橘,海南岛大面积种植苹果。
2、东部地区发展牧业、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结合板图,这样安排农业可以吗?
规律图示
影 响 因 素
表现(规律)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
分布
小 结
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
与地带性分布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水、热差异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水分为主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热量为主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据图分析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课后探究
2、搜集连云港、海南、新疆的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的资料,体会差异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