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叫景物描写,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等的作用。
2.学习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3.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中加深对景物描写的体会。
重难点:写作实践,能依据学习描写景物的要求,写片段、全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PPT)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知识导引
1.什么是叙述和描写?
叙述:它一般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它一般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景物叙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所谓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两种形式:全篇景物描写和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对比以下两组句子,说说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①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
②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明确:①景物叙述;②景物描写
①暮色降临,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土满这五个街区的街灯和商店的灯都亮起来了。
②暮色已从城市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并逐渐浓重起来。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土满这五弟兄一样的五个街区,都从衣橱拿出了黑礼服,准备穿在自己的身上。但它们还没来得及伸胳膊,街灯和商店的灯就象争春的植物一样,一枝一枝地开成了万紫千红的鲜花。
明确:①景物叙述;②景物描写
3.描写有哪些种类?(PPT)
●读下面两段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①星期天的清早,太阳还没有露出来,过了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后来越来越大,照的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变厚,天气变得闷热,到了下午,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雨停了,天气也凉快了许多。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②暴雨一连下了两个多星期,鬼天气,到了中午云层又逐渐变厚,天气变得更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发现:文中的景物描写不只是单纯写景,景物的描写要有明确的作用,直接或间接为文章主题服务。
4.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突出主题升华感情
四、阅读材料
读“学习描写景物”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圈点勾画一下)
明确:1.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2.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
3.要融入某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写作指导
1.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示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赏析:
朱自清抓住南方的春雨的特点:连绵,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描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雨农耕的图画。
2.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
(1)调动“五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也可以描述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①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②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赏析: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华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2)选立足点(定点观察、注意角度)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问题:作者的立足点在哪儿?按照什么写景顺序?
明确:立足点:山脚下;顺序:山尖——山坡——山腰
(3)注意顺序(空间、时间、游踪)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常见的写景顺序有:
●空间的变换:
高——低;远——近;整体——局部。
●时间的变化:
早——晚;春——冬;古——今。
●游览的先后(游踪)
示例: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赏析: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观察点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②《答谢中书书》写景顺序。
明确:先仰观:“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后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例如,还是《春》中描写春花的这一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首句:拟人,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接着用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再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比喻和拟人,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
(5)虚实相间(写实、联想、想象)
示例:①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明确: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6)动静结合(静态、动态)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明确: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前静后动)
(7)正侧结合(正面、侧面)
示例:《三峡》
夏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
秋天: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正面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侧面描写)
3.要融入某种情感。
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已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1)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小试牛刀
下面的景物描写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明确: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②试分析《天净沙
秋思》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所隐含的思想情感。(PPT)
六、方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描写:仰视、俯视、远观、近看;颜色、形状、气味、情态
3.多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4.多写法结合:动静相衬、正侧结合、化静为动、以声衬静、比喻、拟人、夸张等
5.融情表达、有感而发
七、随堂训练
1.品读《荷塘月色》片断,掌握写景的方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
(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交流点拨】美感、层次感、立体感。
(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
(5)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
2.在下列几个设定的情境中,按要求进行景物描写。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
)
“我有新书包了,我有名牌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示例:
路边的垂柳向我频频挥手,牡丹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望着我。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表现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我几乎不是坐在,而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郁郁寡欢的。
放学后,我心情沉重的走出了校门。外面的景象也让我感到压抑,(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示例:冬云压得很低,天阴阴的,却欲雪不雪,空气湿冷
(3)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突出风雪肆虐的景物描写,以此反衬伟大的母爱。
妈妈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毅然地背起我,奔向医院,(
)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跑向医院。
示例: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妈妈的头巾和衣服,抓挠妈妈的脸。
八、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写景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掌握写景的技巧。
希望你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恩美,拿起生花妙笔来描绘你喜欢的美景,做一个爱生活,会写作的优雅之人!
九、课后作业(PP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欣赏景物
东升旭日
潺潺小溪
树影斑驳
陡峭山峰
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之中。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物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景导入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1.了解什么叫景物描写,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等的作用。
2.学习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3.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中加深对景物描写的体会。
学习目标
学习描写景物
第一课时
1.什么是叙述和描写?
2.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景物叙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叙述:它一般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它一般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谓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两种形式:全篇景物描写和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知识导引
①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
②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景物叙述
景物描写
对比以下两组句子,说说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①暮色降临,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土满这五个街区的街灯和商店的灯都亮起来了。
②暮色已从城市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并逐渐浓重起来。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土满这五弟兄一样的五个街区,都从衣橱拿出了黑礼服,准备穿在自己的身上。但它们还没来得及伸胳膊,街灯和商店的灯就象争春的植物一样,一枝一枝地开成了万紫千红的鲜花。
景物描写
景物叙述
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的对象(内容)分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
按描写的角度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按描写的状态分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按描写的手法分
白描勾勒
工笔描绘
3.描写有哪些种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
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
景物描写
①星期天的清早,太阳还没有露出来,过了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后来越来越大,照的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变厚,天气变得闷热,到了下午,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雨停了,天气也凉快了许多。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②暴雨一连下了两个多星期,鬼天气,到了中午云层又逐渐变厚,天气变得更闷热。到了下午,突然雷声隆隆,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
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三里湾堤坝决口,滚滚洪水……
发现:文中的景物描写不只是单纯写景,景物的描写要有明确的作用,直接或间接为文章主题服务。
读下面两段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衬托人物心情
渲染气氛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衬托人物性格
突出主题升华感情
4.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读“学习描写景物”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圈点勾画一下)
1.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2.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
3.要融入某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材料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示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一、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写作指导
赏析:
朱自清抓住南方的
春雨的特点:连绵,运
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
象描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雨农耕的图画。
二、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也可以描述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
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
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1.调动“五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
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华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问题:作者的立足点在哪儿?按照什么顺序写景?
立足点:山脚下;顺序:山尖——山坡——山腰
2.选立足点(定点观察、注意角度)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注意顺序(空间、时间、游踪)
赏析: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观察点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先仰观:“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后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谢中书书》写景顺序:
按顺序写景:
①空间的变换:
高——低;远——近;
整体——局部。
②时间的变化:
早——晚;春——冬;古——今。
③游览的先后(游踪)
4.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
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
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
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
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例如,还是《春》中描写春花的这一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首句:拟人,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最后:比喻和拟人,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
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5.虚实相间(写实、联想、想象)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动
静
动
静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静结合
6.动静结合(静态、动态)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
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峡》
秋天: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夏天: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7.正侧结合(正面、侧面)
三、要融入某种情感。
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已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烘托了孩子看完电影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下面的景物描写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试牛刀
内心苍凉
内心失落
内心孤独
思乡,肝肠寸断
抓住景物的特征
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描写:
仰视、俯视、远观、近看;颜色、形状、气味、情态
多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多写法结合:动静相衬、正侧结合、化静为动、以声衬静、比喻、拟人、夸张等
融情表达、有感而发
方法归纳
1.品读《荷塘月色》片断,掌握写景的方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随堂训练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
(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交流点拨】美感、层次感、立体感。
(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
(5)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
)
“我有新书包了,我有名牌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路边的垂柳向我频频挥手,牡丹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望着我。
2.在下列几个设定的情境中,按要求进行景物描写。
我几乎不是坐在,而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郁郁寡欢的。
放学后,我心情沉重的走出了校门。外面的景象也让我感到压抑,(
)。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冬云压得很低,天阴阴的,却欲雪不雪,空气湿冷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表现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3)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突出风雪肆虐的景物描写,以此反衬伟大的母爱。
妈妈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毅然地背起我,奔向医院,(
)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跑向医院。
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妈妈的头巾和衣服,抓挠妈妈的脸。
今天我们学会了写景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掌握写景的技巧。
希望你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恩美,拿起生花妙笔来描绘你喜欢的美景,
做一个爱生活,会写作的优雅之人!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