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课题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3、增强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统计观念。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知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第八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两种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互动讨论交流中实现知识迁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统计表)
1、仔细观察统计表,同桌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参观人数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学过哪一种统计图?
3、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观察发现同桌互说
复习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
交流概括
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充分感悟。
二、核心问题推进,探究新知
初步解读
(课件演示)
揭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板书课题)
观察比较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小组交流两张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说说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参观人数的
(二)深入解读
1)感悟折线变化表达的信息
在折线统计图上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点与点之间的折线又会表示什么?
观察折线变化情况: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配合手势说一说
口答:
几月到几月的参观人数是上升的?
几月到几月的参观人数是下降的?
几月到几月的参观人数是不变的?
2)了解区分两种上升和两种下降
3)想一想,填一填学习单。
4)折线统计图都反映了些什么情况?它有什么特点?
独立观察
小组讨论
反馈两张统计图的异同
一边比划一边描述
观察口答
学生自学后交流
折线:
上升、下降、不变
线越陡——变化大
(板书)
完成学习单
交流
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通过动态变化,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动态演变和静态对比区别中,使学生明确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图回答和提出问题。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
出示统计图:
(1)观察,统计了什么?
(2)大胆预测:7月份的点会在哪里?为什么?
(3)后面的月份变化趋势怎么样呢?
(4)用手势表示折线变化情况
2、出示4名学生1~5月的跳远成绩折线统计图
你选谁参加6月的跳远比赛?
观察预测
交流反馈
小组交流
汇报反馈 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数据信息,让学生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归纳知识,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举例说说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选择观察折线统计图,收集信息并提问解决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举例
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完善认知结构。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条形统计图 直条 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折线——数量的变化(折线越抖,变化越大)
缓慢上升 大幅上升 不变 大幅下降 缓慢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