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统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第1课时)课件(2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统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第1课时)课件(2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2 11:38: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
能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言连贯。
3.
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重难点:写作实践,能依据“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写连贯的片段、全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完美体现。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老师们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一致、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这时,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自主学习-----关于连贯
默读教材P91-92的内容,思考:
(一)什么是语言连贯?
(二)为什么说话写作中语言要连贯?
(三)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明确: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三、写作指导-----语言连贯的原则
1.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明确:本段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
②保持段落内部与段落之间的连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中的这段文字,段落内部紧紧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中心话题展开描写和评述,没有一句偏离中心话题。
同样,文章每一个段落也应该围绕中心话题来写,段落之间的连贯,有时需要有过渡语衔接,更多的是内在意义的衔接。
《昆明的雨》课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中的景物、雨季中人的活动,突出昆明之雨的情味。文章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文章看起来有些“散”,但作者将零散的材料聚拢,更关注的是内在意义衔接——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作者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③保持篇章整体的连贯。
其主要体现在作者写作时结构层次以及写作顺序的安排。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结构方式。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述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小试牛刀
(1)下面的语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前后话题统一吗?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2)试分析下面的短文是如何做到话题统一的?
今天的风真大。
路旁的树木被风刮得摇摇摆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大街上尘土飞扬,撒落在地上的碎纸和塑料袋被风卷起来,在灰暗的天空中来回地飞舞。
路上的行人,几乎都是闭着嘴,眯着眼,吃力地走着。不少人用纱巾把头包起来。顶风骑车的人,就像自行车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样,弓着身,双脚吃力地向前一步一步地蹬着。
解读:这些文字是紧紧围绕“今天的风真大”这个中心话题写的,是从“路旁景物风中的典型特征”到“路上行人的风中行为”两大方面来记叙的,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非常集中,语意顺畅。
2.要有合理的顺序。
(1)看教材里的例子,找茬。
①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②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③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④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明确:这段话,虽然各句都围绕“四周景色”的话题,但因为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不连贯。应该将第三句与第四句的顺序对调一下,这样第四句中的“它”才能指代“湖水”,整个语段读起来才连贯。
(2)采用合理的顺序安排句序和段落层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逻辑顺序
例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明确: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①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②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③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也是一种顺序。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小试牛刀
试整理下面的话,使其顺序合理。
①弟弟是个捣蛋鬼。②妈妈准备蒸包子的面,他居然加上了洗手水和玉米面在那玩得不亦乐乎。③他亦是一个认真的人,有时连大人都认为枯燥无味的乐高,竟被他拼得有模有样。④有次弟弟居然活埋了邻居家妹妹的小乌龟,被妈妈罚站时,他更是站着睡着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⑤如此调皮的弟弟竟也很暖心,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了生日礼物,虽然巧克力经常吃,但这次的巧克力格外甜。
3.要注意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与过渡。
(1)关联词。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确:巧用关联词,不仅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句子之间的连贯还要注意句序合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
(2)提示性词语。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
解读: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3)过渡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明确:其中,运用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提示性的词语来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4)词语、句式、语意、结构的衔接与呼应。
①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②句式的统一。看是长短句,还是整散句或单复句等,句式尽量统一,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③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④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以领起全文或全段;篇末或段尾简括总结,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4.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只有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
例如:“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这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
明确: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从“他父亲”的角度叙述,应改为“刚满18岁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就连贯了。
5.语境要和谐一致。
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这段话: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小试牛刀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阅读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节保持连贯。
(含在饭菜里
尝着它
幸福满满)
四、随堂训练
1.修改语段,领会“语言连贯”的方法
语段1:在这美好的大千世界,蝴蝶知道装饰自己,鲜花自信地绽放在河畔旁。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里,植物散发着艳丽生机的光芒,时时传来几声悦耳的鸟叫声。自入校以来,我们就一直穿着两套校服,这是学校要求我们的。在班主任发下一张纸,我们回家拿了钱,第二天上学把钱交给班主任,一两个星期之后校服就发下来了。现在,我想跟您谈论一下关于校服的这件事情。
体会:此段的问题是:前后话题不统一
修改意见:将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删去
语段2:记叙什么事,描述什么人物景象,要说点什么道理,发点议论,得一段一段地说,一段一段地写,一段说一个方面或者一层意思,需要说的几个方面都说到了,需要说到几个层次都说透彻了,这篇话或者这篇文章就完成了。
体会:此段的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关联词
修改意见:添加关联词“无论…都”
明确:无论记叙什么事,描述什么人物景象,无论要说点什么道理,发点什么议论,都得一段一段地说,一段一段地写,一段说一个方面或者一层意思,需要说的几个方面都说到了,需要说的几个层次都说透彻了,这篇话或者这篇文章就完成了。
2.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离不开仔细观察。
②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③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计算,进行精细观察。
④有些事物的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还需要借助相关资料。
⑤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答案】B
保持语序的合理性
五、本课小结(PP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完美体现。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老师们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一致、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这时,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语言要连贯
知识与能力
明白什么是语言连贯和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
能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言连贯。
3.
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默读教材P91-92的内容,思考:
(一)什么是语言连贯?
(二)为什么说话写作中语言要连贯?
(三)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自主学习-----关于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写作指导-----语言连贯的原则
1.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
本段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
②保持段落内部与段落之间的连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中的这段文字,段落内部紧紧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中心话题展开描写和评述,没有一句偏离中心话题。
同样,文章每一个段落也应该围绕中心话题来写,段落之间的连贯,有时需要有过渡语衔接,更多的是内在意义的衔接。
《昆明的雨》课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中的景物、雨季中人的活动,突出昆明之雨的情味。文章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文章看起来有些“散”,但作者将零散的材料聚拢,更关注的是内在意义衔接——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作者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③保持篇章整体的连贯。
其主要体现在作者写作时结构层次以及写作顺序的安排。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结构方式。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述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对人类
苦难的同情
对知识的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下面的语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前后话题统一吗?
小试牛刀
今天的风真大。
路旁的树木被风刮得摇摇摆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大街上尘土飞扬,撒落在地上的碎纸和塑料袋被风卷起来,在灰暗的天空中来回地飞舞。
路上的行人,几乎都是闭着嘴,眯着眼,吃力地走着。不少人用纱巾把头包起来。顶风骑车的人,就像自行车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样,弓着身,双脚吃力地向前一步一步地蹬着。
(2)试分析下面的短文是如何做到话题统一的?
解读:这些文字是紧紧围绕“今天的风真大”这个中心话题写的,是从“路旁景物风中的典型特征”到“路上行人的风中行为”两大方面来记叙的,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非常集中,语意顺畅。
①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②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③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④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大家来找茬
2.要有合理的顺序。
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这段话,虽然各句都围绕“四周景色”的话题,但因为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不连贯。应该将第三句与第四句的顺序对调一下,这样第四句中的“它”才能指代“湖水”,整个语段读起来才连贯。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1)
(2)
(3)
(4)
整体到局部
一般到个别
原因到结果
从主到次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①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②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
③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也是一种顺序。
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①弟弟是个捣蛋鬼。②妈妈准备蒸包子的面,他居然加上了洗手水和玉米面在那玩得不亦乐乎。③他亦是一个认真的人,有时连大人都认为枯燥无味的乐高,竟被他拼得有模有样。④有次弟弟居然活埋了邻居家妹妹的小乌龟,被妈妈罚站时,他更是站着睡着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⑤如此调皮的弟弟竟也很暖心,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了生日礼物,虽然巧克力经常吃,但这次的巧克力格外甜。
小试牛刀
试整理下面的话,使其顺序合理。
①关联词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并不使人厌烦。
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要注意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与过渡。
但是
因为
不是
而且
巧用关联词,不仅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句子之间的连贯还要注意句序合理,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展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合理的顺序。
②提示性词语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
解读: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③过渡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其中,运用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提示性的词语来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③词语、句式、语意、结构的衔接与呼应
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句式的统一。看是长短句,还是整散句或单复句等,句式尽量统一,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以领起全文或全段;篇末或段尾简括总结,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只有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
例如:“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这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
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从“他父亲”的角度叙述,应改为“刚满18岁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就连贯了。
4.表述角度要一致。
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5.语境要和谐一致。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这段话: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小试牛刀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阅读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节保持连贯。
含在饭菜里
尝着它
幸福满满
随堂训练
1.修改语段,领会“语言连贯”的方法
语段1:在这美好的大千世界,蝴蝶知道装饰自己,鲜花自信地绽放在河畔旁。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里,植物散发着艳丽生机的光芒,时时传来几声悦耳的鸟叫声。自入校以来,我们就一直穿着两套校服,这是学校要求我们的。在班主任发下一张纸,我们回家拿了钱,第二天上学把钱交给班主任,一两个星期之后校服就发下来了。现在,我想跟您谈论一下关于校服的这件事情。
体会:此段的问题是:
修改意见:
前后话题不统一
将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删去
语段2:记叙什么事,描述什么人物景象,要说点什么道理,发点议论,得一段一段地说,一段一段地写,一段说一个方面或者一层意思,需要说的几个方面都说到了,需要说到几个层次都说透彻了,这篇话或者这篇文章就完成了。
体会:此段的问题是:
修改意见:
缺乏必要的关联词
添加关联词“无论…都”
无论记叙什么事,描述什么人物景象,无论要说点什么道理,发点什么议论,都得一段一段地说,一段一段地写,一段说一个方面或者一层意思,需要说的几个方面都说到了,需要说的几个层次都说透彻了,这篇话或者这篇文章就完成了。
2.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离不开仔细观察。
②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
③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计算,进行精细观察。
④有些事物的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还需要借助相关资料。
⑤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答案】B
保持语序的合理性
1
2
3
话题统一
01
合理的衔接和过渡
02
讲究顺序
03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