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的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理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的线段最短。
2.经历画垂线过程,体验类比和推理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使学生理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的线段最短。
难点:正确运用三角尺画出垂线。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游戏引入
(1)巩固理解垂直的意义。
①教师演示:教师用两条磁条表示两条直线,粘在黑板上,使它们相交。 2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1 3
教师标出∠1、∠2、∠3、∠4。 4
②教师转动其中一磁条,使其中一个角变为直角。如何判断是直角?(三角板)
提问:与刚才比较,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个角是什么角?
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也就是夹角成90度。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教学垂线的画法。
教师首先说明画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人师傅做门、窗,经常要画垂线。他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PPT展示)
画垂线主要有两种情况:
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教师板演,请一位学生到展示台展示,全体学生学着画。
先横着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个点,教师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一条垂线。那么也就是另一条直线要连接到这一点,这一点也就是——垂足。
画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标上垂足。
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练习: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
小结:在画垂线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PPT展示例2的两张图。
提问:
1、例2与例1的图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点在线上与线外有什么不一样吗?
3、不管点在哪里,最后它都一定画在 上?
学生分组合作,画垂线。
练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由学生归纳画垂线的方法。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
提问: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向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
要求:(1)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其中一条必须是垂线。
(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
(3)你所画的线段之中,哪一条最短?
(4)哪条线段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通过用三角板检测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P58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它有用吗?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工作用到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2、你能用直尺画出垂线吗?
《垂线的画法》教学反思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此外,在说画法时,自己也有一个地方疏忽了,“重合”与“对齐”有乱混淆,虽然后面改了,但还是暴露了自己备课还不够到位这一缺点。
2、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话垂线的过程时间较长,后来自己看错时间,在垂线的性质这处理的太匆忙,从而在“点到 直线的距离”的认识上时间较短,孩子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发现,没能使学生掌握得更透彻。而且在有些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3、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上,由于时间的匆忙了只是大致地点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
4、总之,在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多听课多钻研,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学习,当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