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2)(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2)(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2 15: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 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选自沪教版九年义务标准实验课程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已知几倍数求一倍数、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正推”、“逆推”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深入性学习。本课时主要安排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的多种方式,探究学习“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之间的关系。本课时的教学除了常规的教学之外,其内容的教授也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解决生活中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知识迁移和自主探究发现“增加n倍 = 增加到n+1倍 = 原来的n+1倍”的规律,并且在实践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算法多样性”的数学思维。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已知几倍数求一倍数、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正推、逆推”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性学习。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基本能够独立的完成“解决问题”的部分习题,并基本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对于抽象的文字题依旧存在思路不清晰的通病。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从简单的几倍数问题入手,说一说简单的数量关系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新知授课环节,先出示“实物图”再出示“线段图”,从具象到抽象,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增加与增加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
2、经历正确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过程,确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
3、运用“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概念,解决生活中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4、通过运用图示法、线段图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并区分“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能借助线段图,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热身运动、
铺垫新知
1、热身运动:
教师出示PPT课件创设情境:
师:小胖有3盒饼干,小巧的饼干盒数时小胖的3倍,小巧有几盒饼干?
(快速说出答案)
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列式计算

2、铺垫新知:
师:我们可以将这类题目归纳为什么类型的?
1.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
2.学生归纳:倍数问题。 通过简单的“几倍数”问题的设疑,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版块”的学习自信心。

说出简单的数量关系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同时为之后的“复合应用题”做铺垫。
(二) 情境创设、
导入新知
1、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PPT课件,创设情境:
小胖有3盒饼干(将3盒饼干看做是一个整体)
增加几倍
师:小胖的饼干盒数增加2倍后,现在他有几盒饼干?
猜一猜:你认为有几盒饼干?
说一说、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增加2倍”的?
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PPT上出示的内容填空。
请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增加2倍 = 原来的3倍
练一练:完成“探究一”第一题;
(请学生说一说) 增加2倍
学生猜测答案
同桌互相讨论
个别回答问题
完成填空
总结
完成练习,
并说一说 利用课一开始创设的情景,继续导入新知,形成连贯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借助先前的知识,与新知识形成连贯的知识框架。
本环节知识点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点共分为两个层次:
增加几倍
增加到几倍
层次一:
通过利用学生的各项感官:看、想、说、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通过小组探究德尔方式,理解“增加2倍”就是“原来的3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情境创设、
导入新知
增加到几倍
师:小胖的饼干盒数增加到3倍后,现在他有几盒饼干呢?
猜一猜:你认为有几盒饼干?
说一说、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增加到3倍”
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PPT上出示的内容。
请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增加到3倍 = 原来的3倍
练一练:完成“探究一”第二题
(请学生说一说)
增加到3倍
学生猜测答案
同桌互相讨论
个别回答问题
完成填空
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 层次二:
借助层次一的学习,继续铺垫本课第二个知识点“增加到3倍”,用相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增加到3倍就是原来的3倍。
例题之后分别及时设置对应题型的联系,巩固学生的认识,加强知识点的运用。

(三) 互相对比、
难点突破
“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相互对比:
出示课件:“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线段图。
师:通过对比,你能分别判断出两幅图的异同点吗?
师:小组讨论
(分别抽学生进行回答)
归纳总结:
师:通过对比,你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对比呢?
总结:
增加2倍=增加到3倍=原来的3倍
......
增加n倍=增加到n+1倍=原来的n+1倍(板书)
预设:
相同点:
线段图相同;
小胖最后拥有的饼干盒数相同
不同点:
1、条件不同:“增加2倍”与“增加到3倍”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难点 通过知识点对比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发现两幅图的异同点,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在得出结论之后,立即设置类比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有字母表示数”的结论,为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做铺垫。
(四) 课堂练兵、
及时巩固
教师出示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抽取部分学生回答问题。
(给出答案)
学生完成练习,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课堂练习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中可以存在的问题,及时巩固本课所学的新知,发现问题,扎实基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
发现折线、
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可以说一说“增加”与“增加到”的含义?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强化记忆。
课堂总结是教学的关键,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强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课后练习:
基础题:列式计算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米。
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倍,这时它的长是多少?
列式计算:
如果把它宽增加到2倍,这时它的宽是多少?
列式计算:
二、巩固题:说一说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再计算
把第一组的纸鹤个数增加4倍就是第二组的芒果个数
列式:
2、把第一组的纸鹤个数增加到5倍就是第二组的芒果个数
列式:
3、第二组的纸鹤个数是第一组的5倍
列式:
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3倍,宽增加到3倍,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2001年上海个人拥有轿车数量约6万辆,到2005年底增加了4倍多2万辆,到2005年底上海个人拥有轿车数量比2001年增加了多少万辆?
八、板书设计:
“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 增加2倍: 增加2倍 = 增加到3倍 = 原来的3倍
增加3倍 = 增加到4倍 = 原来的4倍
增加到3倍: 增加4倍 = 增加到5倍 = 原来的5倍
....
增加n倍 = 增加到n+1倍 = 原来的n+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