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4-6节)练习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4-6节)练习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02 10: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4-6节练习
1、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区别
O2 CO2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高温煅烧石灰石
实验室制法 原理 药品 和
化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装置特点: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下,导管露出橡皮塞少许 装置特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露出橡皮塞少许 装置特点: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下,导管露出橡皮塞少许
收集 法或 法 法
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证明是氧气己满。 用 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证明是CO2氧气己满。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 ,若木条 ,证明是O2 。
注意事项 常温下不加热 用KMnO4制气时,在试管口应放一团 。 用稀盐酸,不能使用浓盐酸和稀硫酸
2、气体实验室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
(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①如果反应物的状态都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选用图 所示装置;
②如果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选用图 或图 所示装置。
(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气体的物理性质等,包括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①排水法:适用于收集___________的气体;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____________的气体。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_______的气体.
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不能进行的实验是(  )
A.C+2CuO 2Cu+CO2↑ B.Zn+H2SO4=ZnSO4+H2↑
C.2H2O2 2H2O +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6.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
7、、A、B两图是实验室里用来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则图中①的仪器名称为 _____ ;
②为_________实验室里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Na2CO3、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若用碳酸氢钠来制取CO2,则它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图中的“A”或“B”)
8、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Ca(OH)2==CaCl2+2H2O+2NH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l g/L,空气的密度为l.293 g/L,且在常温常压下,氨气易溶于水。
①明确实验目的:探究制备和收集氨气的装置
②收集有关资料:反应物: ;反应条件: ;
制取气体性质: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 ,收集装置选用_____。(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④进行科学实验。
9、硫化氢(H2S) 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SO2和水生成。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H2SO4)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同时还生成了硫酸亚铁,试回答:
(1)具有臭鸡蛋气味,这属H2S的 性质。(物理或化学)?
(2)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式 。
(3)写出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H2S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H2S气体,进气口应为 ?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0、呼吸作用的反应表达式:
11、光合作用的反应表达式:
12、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3.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低温以及适当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延长果蔬的贮藏期,这主要因为该环境( )
A.能使呼吸作用旺盛 B.能使呼吸作用减弱
C.能够调节光合作用强度 D.使细菌等微生物不能生存
15.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通入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
A.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6.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7.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8.图4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19.右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
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20.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部分
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有_______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环境中;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__________。
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B.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21、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48小时,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
②、将该叶片放入某溶液中加热脱色。
③、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 ④、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小时处理的目的是
(3)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用图中字母回答)变蓝色, 部位不变蓝色。
(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
22.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⑴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___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⑵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__,表明植物___作用释放的___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⑶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碘处理,结果发现叶片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23.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三、计算题
24.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生成的氧气为 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9.6克。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26、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求出石灰石中CaCO3 的质量分数?(注:当生成0.88克的CO2时CaCO3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27、取粉末碳酸钙样品12.5克(杂质不发生反应),放入100克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⑴样品种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⑵反应中产生的CO2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 +CO2 +H2 O)
图1
图3
图2
图4
图6
图5
----①

A
B
F
E
D
C
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