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
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
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
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提示]
1.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条件、表现,理解四大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通过中西同一时期科技成就的对比,概括中国古代传
统科技的特点及其原因。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预习全程设计
名师全程导学
训练全程跟踪
1.概况
(1)原因: 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
书写材料多有不便。
(2)发明:东汉时期,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
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但是,人们现
在普遍认为“ ”并不是最早的纸。
知识点一 纸的发明
秦汉
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
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2.意义
(1)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
久远,对 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文明发展
1.指南针的发明及传播
(1)指南针大约出现于 ,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
“司南”,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成的,样子
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
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韩非子》中
提到过这种“ ”。
战国时期
知识点二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司南
(2)北宋军事学著作《 》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3)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
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4)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
伯,然后再传入 。
武经总要
欧洲
2.指南针发明的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
的作用,尤其是对于 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2)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 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
美洲的航行和 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航海事业
郑和
麦哲伦
1.发明历程
(1)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
硫黄和 的知识。
硝石
知识点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3)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黄、硝石
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4)东晋葛洪的《 》中已经提到“火药”。
抱朴子·仙药
2.应用
(1)唐末至 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箭、火球、火蒺藜;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的3种火药配方。
(3)明代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 ,
A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宋初
定时炸弹
3.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
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
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教材P28“学习思考”]
1.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
鲁迅的话?
提示: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既要看到其辉煌灿烂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鲁迅先生的评价是:由于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古代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鲁迅先生的评价虽然有些偏激,却说明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束缚作用。
2.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领先于世界的
重大成就?
提示: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发达;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造精神。
1.雕版印刷术的产生
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的《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知识点四 印刷术的进步
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1)发明
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 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
(2)改进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 ,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了较多应用。
木活字
3.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中国的印刷术由 传入欧洲。14世纪末,欧洲
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
及 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波斯
文艺复兴
1.古代的科学思想
(1)孔子思想及其评价
①思想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 ”,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点五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慎言其余
②评价
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然而儒家注重以社会 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对于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人文问题
(2)荀子思想及其评价
①思想
《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 ,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②评价
这种思想承认了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 。
(3)老子思想
《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不为尧存
自然规律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
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合理意义的。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比较重视总结 ,而轻视
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 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实践经验
抽象科学
一、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四大
发明 对中国
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了一定作用
[典例1] (2010·全国卷Ⅱ)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儒者“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到“士庶之家皆有之”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 C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重经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重综合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重实用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重农业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典例2] (2010·安徽高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当今各国的科技政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实用性、继承性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局限性?
提示:重人伦、轻科技,以及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局限,这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因此,中国最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关键信息 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其他科技成就
地位和特点 世界领先;重视对社会人文问题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主旨提炼 1.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却阻碍了科技推广和进一步的发展,使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于先进国家。
1.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一项不合适( )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解析:本题从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一些评价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对西方历史的影响”。而A项描述的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合适。
答案:A
2.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的是( )
A.社会人文问题 B.探求自然
C.天人合一 D.无为
解析: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在对于自然的探求,对于技术的总结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答案:A
3.(2011·广州学业水平测试)据《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与此记载相关的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到的印制的本数等信息推断应是印刷术。
答案:B
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动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解析:本题考查较有深度,根据题意明清时期的中国依然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这也是未发生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B项属外因且不准确,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5.(2011·济南模拟)下列四幅图片展示的是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场景。
请回答:
(1)它们分别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中的什么成就?
(2)为什么在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上展示它们?
解析:第(1)问可直接从四幅图片中提炼信息,回答出是四大发明。第(2)问可从四大发明对中国的意义方面回答。
答案:(1)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一方面四大发明是中国的象征,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限时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中世纪的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改变这种情况的发明是从中国传入的(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信息是:文字信息存贮手段上的革命,这项发明便是造纸术。
答案:A
2.北宋《萍洲可谈》记载:“舟师”夜晚观星,白昼观日,如果是阴天,则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答案:C
3.(2011·汕头月考)《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描述的现象来看,应是火药爆炸的情景。
答案:A
4.被称为“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火药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故被称为“水手之友”。
答案:D
5.将“神7”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中国的火箭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清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宋时期火箭这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应联系到“神7”所用的长征火箭。
答案:B
6.(2011·丽水月考)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
A.《陀罗尼经》 B.唐咸通《金刚经》
C.《武经总要》 D.《佛经》
解析: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答案:B
7.电影《地雷战》几乎家喻户晓。那么地雷最早出现于( )
A.唐 B.宋
C.元 D.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明代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答案:D
8.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解析:本题要扣住材料结合史实解答。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是马克思话的意思;D项要注意理解,三大发明本身不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如果带有这一因素在中国也不能发挥出这一作用;C项较科学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观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20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材料2: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3: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1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4分)
(2)材料2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4分)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6分)
解析:第(1)问通过图来确认历史时期,或通过材料1中的文字确认当时的印刷技术,或通过材料2中的“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反推出此前的印刷技术;换言之,文字和图画都是提供一种新情景。第(2)问的答案需通过“北宋时期的新飞跃”得出活字印刷术;通过“文字方向颠倒”和“排版疏忽”排除雕版印刷技术或其他现代印刷技术,因为雕版印刷只能出现漏雕、反雕而不会方向颠倒。第(3)问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得出是巨大贡献等。
答案:(1)雕版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