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他所指的著作是( )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解题关键:一是天文学和宇宙学这一物理领域,二是地位、基础。而B、C两项是生物学领域的著作,D项是物理学的发展。A项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最伟大的著作,奠定了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基础。
答案:A
2.(2011·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苹果为什么垂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下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牛顿的这一思考促使了下列哪一成果的产生( )
A. 微积分 B.力学三大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自由落体定律
解析:牛顿通过思考苹果和地球的引力关系,推出“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C
3.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05年发表的五篇论文涉及到了分子运动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日后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关于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动机,以下组合最为可能的是( )
①财富 ②名声 ③好奇心 ④科学的美 ⑤研制原子弹
⑥创造神话
A. ①②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解析:本题以爱因斯坦探索科学的动机设置了六个题项。题项③④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精神,也是所有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共同动机。试想,如果没有好奇心,缺乏兴趣怎么能痴迷于科学研究?没有“科学美”,没有对科学孜孜追求的精神,怎么能探求到科学的真谛。所以选B。
答案:B
4.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一段情节:唐朝张百忍因孝道而升天成为玉皇大帝,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设此情景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相对论 B.量子论
C.转基因理论 D.进化论
解析:相对论指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答案:A
5.关于以下两图所示,其观点( )
A.是基本一致的,图二发展了图一的说法
B.都是对生命起源的科学探讨
C.代表观点根本对立,后者能否定前者
D.都不科学,不能真正解释生命起源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神创论和进化论的不同,神创论与进化论是根本对立的,而现在进化论是得到肯定是科学的。
答案:C
6.(2011·长沙月考)为达尔文进化论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①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 ③细胞和细胞学说的创立 ④早期进化论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注意关键词“理论基础”,①②为思想方面的原因,属外部因素,因此应排除。
答案:B
7.从根本上颠覆了上帝造人说的是( )
A.进化论 B.血液循环论
C.细胞学说 D.植物分类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B、C、D三项对进化论的产生都作出了贡献。但只有A项进化论明确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从根本上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答案:A
8.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的是( )
A.达尔文 B.赫胥黎
C.拉马克 D.巴斯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赫胥黎发展进化论思想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B
9.19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的成就是( )
A.将磁力转化为电力
B.将电磁波理论首次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
C.发明电能产生磁力
D.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本题是肯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判断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马可尼的科技贡献是无线电报。
答案:B
10.(2010·江苏高考)“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巨大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A项正确;揭示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项错误;爱因斯坦利用光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C项错误;能预测未知行星方位的是牛顿经典力学,D项错误。
答案:A
11.(2011·常德期末)“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反映了科技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 )
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鱼雁”、“音书”可以看出是传递信息,而“一时通”则告诉我们是电报电话,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到信息。
答案:C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交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进入了( )
A.立体交通时代 B.全球交往时代
C.平面交通时代 D.电气时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立体交通时代即水、陆、空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主要是指汽车、轮船、飞机的发明和应用。
答案:A
13.下图中的“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解析:A项表述错误,C、D两项反映的只是表面信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
答案:B
14.如图所示的通信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信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世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线通信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答案:B
15.(2011·合肥月考)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其中D项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18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2: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彼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请回答:
(1)据材料1说明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牛顿力学体系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最少举两例)(6分)
(3)材料2中的相对论是如何提出的?相对论的提出有何意义?(8分)
解析:本题围绕经典力学和相对论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1)问较易,从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作答。第(2)问注意举例可两项。第(3)问则应注意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步及历史意义上作答。内容应条理。
答案:(1)经典力学包括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和万有引力定律。(6分)
(2)举例:①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准确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②正确解释潮汐成因。
③发现海王星。(答出任意两项均可得6分)
(3)过程: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最终形成。(2分)
意义:①相对论的建立,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②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6分)
17.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联系图一、二和图四、五,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2)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二、三、五、六、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
(3)以上六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6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的理解,通过对比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其中,第(1)问的关键是经验与理论的差别。第(2)问,则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回答二者分别开启了新的时代。第(3)问重在结论上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案:(1)科技含量不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发电机的发明则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范围不同: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进行,而发电机的发明越过一国的范围,理论源于英国,发明在美国、德国,更具广泛性。(6分)
(2)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图二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如图三中工厂林立,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图五中发电机的研制,使电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等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8分)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6分)(共14张PPT)
专题知识整合
专题主旨归纳
知识综合拓展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
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发展和追寻生命的起源
1.物理学
(1)历史特征:人类对物理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神学到科
学,由局部到整体,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主要表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包括运动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2.生物学
(1)历史特征: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力否定了神学创世说,
基本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主要表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二、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
1.人类文明的引擎
(1)历史特征:科学与技术由相对分离到密切结合,使人
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现在的信息时代。
(2)主要表现: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以电力、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向“距离”挑战
(1)历史特征:交通工具的改进、通信事业的发展和现
代信息技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人类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2)主要表现: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步
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使人类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更加便利。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科技成果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蒸汽机 生产: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活: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使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 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后果,如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科技成果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西门子发电机 生产:使工业获得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生活: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科技成果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因特网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二、物理学发展与三次技术革命的关系
(1)第一次技术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这是
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结果。
(2)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
通信的实现,这是电磁现象的研究和经典电磁场理论的重大突破的成果。
(3)第三次技术革命,产生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如核能源技
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可它们离不开20世纪物理科学发展所奠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