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905年,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
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
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20世纪初最进步的思想。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提示]
1.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2.认识三民主义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高贵
品质。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预习全程设计
名师全程导学
训练全程跟踪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4)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知识点一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
2.提出
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 》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后简称三民主义。
民报
民生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 ”两项内容,即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
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
(2)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恢复中华
(3)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
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4.评价
(1)三民主义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2)它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 纲领,集中反映
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民主革命
国家富强
(3)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
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1.背景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活动的失败。
(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知识点二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2.提出:1924年,中国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1)民族主义提出反对 的目标。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 ,承认“耕者有其
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国民党
帝国主义
节制资本
4.意义: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和大
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政治基础
[教材P58“学习思考”]
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增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一、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以革
命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民族主义把反对清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五权宪法”。它是民权主义的发展,又是民权主义的具体化,是对三权分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为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以避免革命成功后又出现新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在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时,同时进行社会革命。
2.评价
(1)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核心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
①它是孙中山在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它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④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典例1]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 孙中山先生在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时,看到了这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人民生活困苦的弊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孙中山先生特别在其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的主张。故本题选C。
[答案] C
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由反清到反帝;增加了民权普遍性;注意工农生活状况
地位 内容 内容
民族主义 前提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反帝,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核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
平民所共有
旧三民主义 新三
民主义 由反清到反帝;增加了民权普遍性;注意工农生活状况
地位 内容 内容
民生主义 补充和发展 “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分配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旧三民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高成就,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内容
[典例2]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
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
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A不是民生主义的内容。选项B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选项D不是孙中山的思想,而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选项C是新三民主义的思想。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社会革命,建立避免少数富人专制的新国家。关键信息 一个中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两个斗争对象 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三个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
三个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主旨提炼 1.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民报》创刊号”及黄帝像中的相关文字“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民族主义的含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主要目的即宣传排满革命。
答案:B
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其体现的重要原则是“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与三大政策的主张相一致,故选D。
答案:D
3.右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②④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①③是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与时俱进的表现。
答案:C
4.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B.创立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C.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始了两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达南京,并于4月27日拜谒南京中山陵。
连战先生在拜谒感言中说道:“……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
(1)请说明连战先生的首站和第一个活动安排的原因。
(2)请你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从“国民党”这一角度思考。第(2)问应结合材料回答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各指什么。
答案:(1)南京是国民党政府原来的统治中心;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是国民党的创始人。
(2)“民主、自由”即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均富”即民生主义思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问题。
(限时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1·德州期末)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这也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答案:A
2.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它( )
①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④不符合史实,首先排除,因为只有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①②③教材中都有叙述。
答案:C
3.(2011·泰安期末)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解析:孙中山在游历英美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提出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
答案:C
4.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答案:D
5.(2011·珠海月考)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主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解析:从“三民主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可以判断蔡元培悼念的是孙中山。
答案:A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反映在同盟会纲领中就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同盟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民族主义;“建立民国”为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故选C。
答案:C
7.“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会党”、“共和”等信息表明该情形出现于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A
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析:“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
答案:D
二、非选择题(20分)
9.阅读下列材料: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主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同志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这场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先生”指的是谁?(2分)
(2)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为什么?(4分)
(3)“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表现之一就是其革命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试概述“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什么,(6分)并简析其转变的原因。(6分)
解析:根据材料下面的2001年,推断出“九十年前”应是1911年,由此判断出“这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辛亥革命的意义。第(3)问考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答案:(1)辛亥革命;孙中山。
(2)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转变: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原因:孙中山的不断斗争与探索;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推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