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折线统计图或类似的图,也理解某一类事物随时间或次序变化的情况,例如心电图、天气预报、身高变化。
学生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对于折线的几种变化情况的理解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具体应用可能存在问题,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折线有不变、上升和下降等情况,对于上升、下降幅度最大的理解和答案的得出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同伴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活动,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问题和进行合理预测。
2.经历多次比较和辨析的过程,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合理思维。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看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经历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全年每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引导学生回忆起可以更直观表现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再到怎样能更简单、清晰地表现出气温的变化情况这一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折线统计图。动态演示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长过程,体会新旧知识联系。
第二环节:通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探索折线的不同变化情况,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进行跟进练习,进一步理解折线的变化。最后通过比较,来清晰地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各自特点。
第三环节: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统计问题,在应用中对两种统计图进行辨析,明确各自的特点,学会合理应用,再进行独立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总结出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适用于某一类事物随时间或次序变化变化情况的统计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采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有效地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力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观察统计表(媒体出示)
(1)你能看出哪月温度最高和最低吗?
(2)曾经还学过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观察条形统计图(媒体出示条形统计图)
(1)你能马上看懂些什么?
(2)由哪些部分组成?(媒体出示:标题、横轴、纵轴、直条)
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长短反映数量的多少。
3.引入折线统计图
(1)还有什么方法能更简单、清晰地看出每月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板书:变化情况)
还能画出这样的统计图(动画演示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过程,适时解释)。
(2)原来是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现在将点标在线的交叉处,这些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吗?
(板书:点——数量的多少)
(3)会看这些点表示多少吗?1、2月份平均气温是?
(4)有变化吗?用线将这些点连起来来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补板书:折线——)。
(5)这叫——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旧知的逐层复习,发现学习折线统计图这一新知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比较异同点
刚才哪些地方没变?(即与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板书:标题、横轴、纵轴)哪些地方变了?(即与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点)
2.归纳3类变化情况
(1)仔细观察这些折线,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下。(适时板书:不变、上升、下降)幅度一样吗?(手势表示)
(2)折线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越——快,也就是上升幅度——大,也可叫——大幅上升
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慢,上升幅度——小,叫——缓慢上升
(动画演示陡的线段闪烁,板书:大幅上升、缓慢上升)
(3)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下降越——快,也就是下降幅度——大,叫——大幅下降
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慢,也就是下降幅度——小,叫——缓慢下降
(动画演示陡的线段闪烁,板书:大幅下降、缓慢下降)
(4)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以把握重点。)
3. 跟进练习
完成学习单上第一题。(媒体出示课本例1的题目)
(1)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 )℃
(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 )℃。
(4)2000年( )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最高,( )℃。
(5)在相邻的两个月里,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月和( )月之间、( )月和( )月之间。
(6)在相邻的两个月里,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月和( )月之间。
4.全班反馈交流
重点反馈:(3)(4)
组内讨论:(5)(6)
请大家将这两小题的方法在组内交流下。(折线最长、占格子最多、计算等)
(设计意图:分两层学习,重点通过后两小题的讨论学习,加深对三类折线变化情况的认识,凸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5.比较两种统计图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
相同点:标题、横轴、纵轴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应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反映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
1.辨析两种统计图的应用
(1)小亚学了折线统计图后觉得它的优点特别明显,就将第29届北京奥运会金牌前五位绘制成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这张折线统计图合理吗?
那应该怎么办?(画成条形统计图)
(2)中国参加奥运会近5届获得金牌情况,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你能预测2020年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中国金牌情况吗?理由是?
2. 下面哪些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哪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学习单第2题)
(1)4月份测量5个同学的身高。
(2)连续5年,每年4月测量的自己的身高。你能预测12岁时该同学的身高情况吗?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适用于某一类事物随时间或次序变化变化情况的统计量。
(设计意图:再次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辨析,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并尝试独立应用。再回归生活,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组成,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生活中你有见过类似折线统计图这样的图吗?(出示病人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
课后作业(学习单第3题):课后收集一些不同的折线统计图,看看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在探索新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全面巩固,并进行一定的提高应用)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标题
横轴
纵轴
点——数量的多少
折线——变化情况
不变 上升 下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