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3 14:5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创造图形的美。
2、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初步使用有序数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春天到了,学校组织了春游,请看小胖的位置在哪里?
媒体演示:春天景色
2、说说小胖的位置
媒体演示: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你能说说小胖在什么位置吗?
确定平面中点的位置——现在你能说说他在什么位置吗?
3、介绍行、列。
4、用第几列、第几行的形式说说小胖的位置?
5、用几个条件来表示小胖的位置?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
6、揭示课题: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数对
1、介绍数对的产生:播放音频。
2、确定横轴、纵轴:媒体演示。
3、用数对表示小胖的位置:数对(3,2)。
4、自学任务:
这里的数对中有几个数?数对(3,2)中的“3”表示的是什么?“2”表示的是什么?你能指出数对(2,3)站的是谁吗?
5、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1)数对的读法与写法。
(2)数对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3)总结用数对表示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的方法。
6、对比数对(3,2)和数对(2,3)
7、思考: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横后纵”的顺序规定重要吗?
我们是否需要遵守这个规定?
8、板书:先横后纵、有序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海岛游览图
纪念馆;(5,0);大象馆;(9,1)。
2、提问:0可以省略不写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的确,0是不能省略的,一个数找不到确切的位置,平面上的一个点要用数对来表示,而数对是由两个数组成的。
3、归纳横轴上的点,纵轴上的点。
4、认识原点:游乐城的位置用什么来表示?(0,0)
5、小结:数对有2个数字表示位置,生活中也有用2个条件表示点的位置。
四、生活应用
1、介绍生活中用两个条件定义位置。
媒体出示: 1、电影票上的座位 2、地球仪
五、课堂总结。
六、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从左往右第3列 从下往上第2行
有序数对(3 , 2) (a,0)表示在横轴上的点
先横后纵 (0,b)表示在纵轴上的点
七、教学说明:
一、教材分析
《位置的表示方法》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选自四年级第二学期P83,是数学广场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并能使用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以及数射线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同时此部分知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策略
“位置的表示方法”这一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这堂课中,我创设了多个情景进行教学,比如小胖班级的队伍排列,海岛上的游乐项目,数对的生活应用和最后的大点兵游戏。把枯燥的数对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从困惑到认识到掌握再到熟练,学生通过在有趣、好玩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位置的表示方法,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流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在课一开始,我通过观察小胖的位置,从一个条件到两个条件确定所找的位置,引导学生从一维到二维的转变,使学生会用熟知的列、行来表示小胖的位置,从而引入到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介绍数学家笛卡尔创建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由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数对中的每一个数的意义,加深了学生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方法,体现出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表达的简洁性,从而认识数对。再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掌握数对书写时先横后纵的顺序,知道数对是有序的。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结合海岛的情境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数轴上根据数对找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数对的互逆思维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平面中点和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互逆性。
(四)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通过介绍电影票的座位、地球仪,知道数对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让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与活动,让学生在迷人的数学王国中敞开心扉、积极探究、自主发展。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