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信息安全与保护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信息安全与保护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6-04 10: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信息系统安全
1、信息安全与保护
2、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
学习目标:
1、了解个人信息的常见类型以及信息的泄露渠道,掌握有效的防范信息泄露的方法。
2、理解数字公民的教育内涵。
3、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解信息法规以及信息法规对信息伦理的约束。
4、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知识产权概念,能够辨识并合理使用知识产权。
5、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解自媒体时代的利弊。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该漫画于1993年7月由彼得·施泰纳创作,刊登在《纽约客》上,用以描述互联网的匿名特性。现今的情况已今非昔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无时无刻都在记录人们的一言一行。用户数据被各种信息系统搜集、分析甚至被交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请思考:
(1)我们的哪些信息被互联网记录?
(2)这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产生了哪些安全隐患?
个人信息的概述
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主要指一旦遭到泄露或修改,会对信息
主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
各行业对个人敏感信息的鉴定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据
接受服务的个人意愿和各自业务特点来确定。
个人敏感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政治观
点、基因、指纹等
个人信息泄露得危害
寻找身边的例子
个人信息泄露得渠道
1、个人信息注册时无意泄露
2、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
个人信息的保护
1、国家立法:《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2、行业自律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公民
(1)数字公民概念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提出:合格的数字公民是指“能够安全地、
合法地、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工具地的人”。
(2)数字公民素养教育
数字公民素养教育包括九要素:数字准入、数字商务、数字通信、
数字素养、数字礼仪、数字法律、数字权责、数字健康、数字安
全。
--- 迈克.瑞布《在学校中的数字公民教育》
数字公民教育理念
按照尊重、教育、保护三个维度对九要素进行归纳。
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公民
(3)信息法规与伦理
信息法规主要由国家机关制定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强制性地予以
规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信息安全法、信息公开法、新闻
出版与传播法、电子商务法及有关计算机犯罪法律等。
信息伦理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在信息活动中不断磨合形成的普遍
遵循的伦理规范,是对社会成员信息活动与行为的对错善恶进行
评判的批判性框架。主要包括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等。
喊了多年的数字音乐下载收费即将尘埃落定。日前,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责令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在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信息社会责任----知识产权
思考:①为什么音乐需要收版权费?
②在平常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件,举例说明。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信息社会责任----知识产权
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
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
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
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
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在生活中的体现:
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拍摄视频、照片或录制声音、编辑文本,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到网站、微博、贴吧、朋友圈。
自媒体发展的利与弊
利:发布新闻、传递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已不再是媒体记者的专利,
信息流传从“我不在现场”变为“我在现场”,进行社会舆
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是自媒体带给人们的最大的好处。
弊:但是,普遍民众在突发事件现场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虽对事件的解决能够起到一些
推动作用,但也会出现一些伦理失范现象,比如“网络谣言”
“网络诽谤”等。
课堂小结
个人信息的概念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个人信息的保护
1、图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 名誉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俏像权
C
课后练习
2.微信朋友圈近期流行一些“姓名算命”、“测试手机号的价值”、“扫码登记免费领礼品”等活动,实际上会导致使用者隐私泄露,据安全专家介绍,这些小程序会收集测试者不同方面的个人信息,有的收集姓名,有的收集手机号,如果这些个人信息都汇集到同一个公众号,就能还原测试者的个人隐私。针对以上现象,下列行为不合理的是( )
A.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微信
B. 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C.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D.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扫码不明二维
A
课堂练习
3.下列操作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是( )
A.从网上试听收费的歌曲
B.将网上下载的图片进行PS后以个人名义上传
C.经作者同意后使用其视频作品
D.下载开源软件并自行修改

B
课堂练习
4.下列行为属于自媒体时代的弊端的是( )
A.从多种平台获取信息,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
B.借助网络舆论对不道德现象进行抨击
C.借自媒体平台对他人进行攻击
D.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公益活动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数字公民教育九要素中,不属于“尊重”维度的是( )
A.数字礼仪
B.数字准入
C.数字素养
D.数字法律
C
课堂练习
6.对于数字公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公民是现实社会中的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体现
B.数字公民能够安全地、合法地、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工具的人
C.数字公民是一个虚拟身份,所以进行侵权行为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无需承担责任
D.数字公民同样存在伦理、道德地约束
C
课堂练习
7.下列行为属于版权保护行为的是( )
A.购买正版收费软件
B.下载破解版软件
C.下载偷录的枪版电影资源
D.向别人共享软件激活码。
A
8.(开放题)小明需要制作一个宣传海报,其中从网络上下载了一张图片需要使用,但是考虑到版权问题,请问小明如何才能规避版权问题合理使用图片呢?
①通过网络途径询问作者,经同意后使用②若非商业用途,可在使用时注明出处③自己动手制作风格类似地图片。(言之有理,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符合知识产权保护均可)
每一种知识都需要努力,
都需要付出,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