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 2《谁轻谁重》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05 16: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谁轻谁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谁轻谁重》。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从而进行测量、分类与描述,这些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整套教科书中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教科书共3页(5,6,7三页),分为4个部分。
(l)聚焦
教科书直接提出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物体特征——轻重。通过“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的方法的原有认识,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
(2)探索
?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5个物体: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
(3)研讨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对三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三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是根据经验预测。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要两两比较。
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下回形针的个数。
(4)拓展
教科书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组物体,问题指向核心概念“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隐含指向“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不一样”。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要根据之前的探究结果,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就可以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筷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2、说学情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针(标准物)称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5种物体。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的测量方法。
3、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单纯地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不久,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辨性较差,而对探索性实验涉及较少,数据比较能力欠佳,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分小组实验法、合作探究法的方法,通过演示观察、预测讲解,比较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4、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2.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5、说教学流程
一、聚焦
1.出示上节课制作的表格,对于这些物体,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板书:轻重
2.学生说一说如何知道轻重,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3.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的轻重,揭示课题——谁轻谁重。
二、探索1:预测物体的轻重
1.观察ppt上的五个物体,说说它们的大小如何。
木块和塑料一样大,橡皮有大有小。
2.预测五个物体谁轻谁重,用数字1-5表示,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3.展示学生的预测,说说这样预测的理由。
4.对比不同小组的不同答案,引出排序的结果不一样。
三、探索2:掂量物体的轻重
1.过渡语:大家对五个物体的轻重预测不同,那么我们来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它们的轻重。
2.下发物体,学生掂量物体的轻重
3.用数字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4.交流:
①介绍自己组掂量的方法
②说一说五个物体掂量时遇到的问题
③发现木块和塑料很难用掂量的方法得出结果。
5.展示几个组不同的结果,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
四、探索3:称量物体的轻重
1.过渡语:我们掂量了五个物体的轻重,结果还是不一样,古时候人们用一种简单的工具——古代衡器,看看这个仪器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介绍古代衡器的制作原理。两边一样重,平衡。哪边重,哪边就下垂。
3.古代衡器已经很难找到了,看看这个简易天平能不能代替古代衡器,称出谁轻谁重?
4.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来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
5.思考:利用回形针,怎样的称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的知道五个物体的轻重。
6.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7.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
五、研讨
1.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看我们的三次排序都一样吗?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拓展
1.?出出示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2.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不同,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了不同物体的轻重,能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重的特征,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用适宜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更多的问题,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多彩。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