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部编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2课时)课件(2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部编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2课时)课件(2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7 11:48: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事物的特征”,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修改习作,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重难点:写作实践,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写作实践
文题一
整理说明文(缩写)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见教材117页)
【提示】:抓住坎儿井的某个主要特征,安排说明顺序,注意主次详略
【佳作展示】
“水行于地下”的坎儿井
新疆地区,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宝贵的“湿岛”水源因干旱地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巧妙创造出开挖竖井的挖井方式。【删减、嫁接】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坎儿井的每一口竖井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敏锐抓住因果关联】
新疆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所以,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地上蒸发量大,便将“水行于地下”——这是新疆炎热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为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个巧妙的创举。【总结全文,言简意赅】
【师生共评】
这篇说明文紧紧扣住坎儿井的“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这一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和介绍的。恰当地引用资料、分析资料、归纳概括,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住事物特征,把文章写清楚。
文题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意义或有特殊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2.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一)写法点拨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建筑物说明文主要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等准确地介绍清楚。
假如你要介绍某座桥,就需要观察了解很多的桥,研究各种各样的桥,从而通过比较,找出这座桥的特征。
你要介绍某座教学楼,就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教学楼,然后通过比较,发现这座教学楼的特征。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对建筑物进行说明,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即按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由东而西、由南而北、由中间而四周等加以说明。
介绍时既可以用第三人称作客观介绍,也可以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用移步换景法来介绍。
(3)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对建筑物的说明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用描写、比喻等写作技法,使人们对建筑物的物理属性和审美属性都有所了解。
(4)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不同的建筑物,其特点是不同的,最能体现建筑物特点的部分应该详写,其余的应该略写。
(二)例文点评
我们的新宿舍楼
盼望已久的新学期终于到来了,真是激动、兴奋呀!①(开头先表达心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我们要从旧宿舍搬到新宿舍了!
搬进新宿舍就值得这么高兴吗?当然啦,因为我们从平房搬进了新宿舍大楼,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闲话少说,让我先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我们的新宿舍大楼。②(采用参观介绍的方式介绍,总领全文)
穿过教学区,路过食堂,正对着的就是新宿舍大楼。③(交代新宿舍楼的位置,让读者有方位感,能更好地了解大楼。)宿舍楼一共有六层,矗立在学校的北面。踏上七级台阶,便走进了宿舍楼大厅。
宽阔的大厅是发布各类通知的地方,连接着通往二楼的楼梯。在正对着楼梯的上方,贴着醒目的八个大字——“明之尚美,馨德亦缘”,提醒我们要尚美、聚德,注重道德修养。大厅的东边有一个小传达室,是宿管员老师工作的地方。几位年龄较大的老师退休不退志,义务承担起照料同学们生活起居的责任。大厅西边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表格,有卫生检查通报、寻物启事等。④(按照空间方位顺序介绍大厅,有条有理。)
大厅东西两边各有一条走廊,沿着走廊可以走到自己的宿舍。
每间宿舍都是一个带有卫生间的套间,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宿舍的地面铺着带有花纹的瓷砖,亮堂又防滑。墙面光滑细腻,洁白如雪。墙上还安装了一个空调,虽然空调还没开启,但我好像已经感觉到凉爽迎面而来。室内一共有四张床(上铺下柜)。每个床的床铺上方有悬挂蚊帐的铁架,床铺下方有放书的书架、桌子和柜子,可见床设计得很合理。对了,宿舍的南面还有一个小阳台呢,晴天阳光照射进来,很是惬意。⑤(详细介绍宿舍的布局和设施,重点突出。)
以前我们住的宿舍可不是这样,那时我们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屋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墙壁灰暗、脱落,窗户的缝隙在夏天还会渗进恼人的雨,在冬天吹进寒冷的风。30多人挤在一间大教室一样的宿舍里,住的是大通铺。一早一晚,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连洗脸、刷牙都成问题,有的同学有时甚至干脆免去了洗脸这个程序。⑥(为突出新宿舍的特点,把新宿舍和旧宿舍相对比,在比较中突出新宿舍的舒适特点。)
怎么样,我的新宿舍楼还可以吧?有空的话,欢迎你到我们的宿舍来做客。⑦(运用反问,引起读者共鸣。发出邀请,读来亲切,收束自然。)
【师生共评】
这篇文章介绍了新搬进的宿舍大楼的布局和每间宿舍的基本情况。作者采用带领读者参观的形式,既自然,又亲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另外,作品语言饱蘸情感,字里行间充盈着喜爱和赞美之情,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文题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3.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一)写法点拨
(1)审清题意,确定写作对象。
本题中“它”是题眼,点明本次写作的对象。“我的”表明是自己身边的,“生活”“少不了”表明写作对象必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2)抓住事物的特征。
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规模等,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进行重点描写,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3)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
如写艺术品,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来写;有时可以考虑另辟蹊径,反弹琵琶,采用新的形式来写,如使用说明书的形式来写。
(二)例文评读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极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材质和雕饰上却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已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你来评评】
课后作文
题目: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写作提示】
1.开头说明地理位置,强调是我的学校。
2.介绍学校的面积和特点。
3.开始介绍学校的整体面貌。
4.以校门为起点,以游览的方式展开介绍。
5.介绍学校的主体部分,如果有雕塑、大字一类的要说明其寓意。
6.操场是重点,操场一般墙壁上会有体育标识(这个也要写)
7.最后总结学校的特点,表自己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本课结束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抓住事物的特征,推究事物的原理。愿说明对象能在你的说明文字的世界中,获得鲜活的生命,焕发本真的光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事物的特征”,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2.
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
培养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修改习作,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一、整理说明文(缩写)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见教材117页)
【提示:抓住坎儿井的某个主要特征,安排说明顺序,注意主次详略】
“水行于地下”的坎儿井
新疆地区,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宝贵的“湿岛”水源因干旱地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巧妙创造出开挖竖井的挖井方式。【删减、嫁接】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
佳作展示
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坎儿井的每一口竖井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敏锐抓住因果关联】
新疆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所以,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地上蒸发量大,便将“水行于地下”——这是新疆炎热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为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个巧妙的创举。【总结全文,言简意赅】
评析:
这篇说明文紧紧扣住坎儿井的“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这一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和介绍的。
恰当地引用资料、分析资料、归纳概括,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住事物特征,把文章写清楚。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意义或有特殊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
2.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建筑物说明文主要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等准确地介绍清楚。
假如你要介绍某座桥,就需要观察了解很多的桥,研究各种各样的桥,从而通过比较,找出这座桥的特征。
你要介绍某座教学楼,就要了解
各式各样的教学楼,然后通过比较,
发现这座教学楼的特征。
写法点拨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对建筑物进行说明,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即按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由东而西、由南而北、由中间而四周等加以说明。
介绍时既可以用第三人称作客观介绍,也可以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用移步换景法来介绍。
(3)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对建筑物的说明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用描写、比喻等写作技法,使人们对建筑物的物理属性和审美属性都有所了解。
(4)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不同的建筑物,其特点是不同的,最能体现建筑物特点的部分应该详写,其余的应该略写。
盼望已久的新学期终于到来了,真是激动、兴奋呀!①因为我们要从旧宿舍搬到新宿舍了!
搬进新宿舍就值得这么高兴吗?当然啦,因为我们从平房搬进了新宿舍大楼,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我们的新宿舍楼
①开头先表达心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文点评
闲话少说,让我先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我们的新宿舍大楼。②
穿过教学区,路过食堂,正对着的就是新宿舍大楼。③宿舍楼一共有六层,矗立在学校的北面。踏上七级台阶,便走进了宿舍楼大厅。
②采用参观介绍的方式介绍,总领全文。
③交代新宿舍楼的位置,让读者有方位感,能更好地了解大楼。
宽阔的大厅是发布各类通知的地方,连接着通往二楼的楼梯。在正对着楼梯的上方,贴着醒目的八个大字——“明之尚美,馨德亦缘”,提醒我们要尚美、聚德,注重道德修养。大厅的东边有一个小传达室,是宿管员老师工作的地方。几位年龄较大的老师退休不退志,义务承担起照料同学们生活起居的责任。大厅西边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表格,有卫生检查通报、寻物启事等。④
大厅东西两边各有一条走廊,沿着走廊可以走到自己的宿舍。
④按照空间方位顺序介绍大厅,有条有理。
每间宿舍都是一个带有卫生间的套间,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宿舍的地面铺着带有花纹的瓷砖,亮堂又防滑。墙面光滑细腻,洁白如雪。墙上还安装了一个空调,虽然空调还没开启,但我好像已经感觉到凉爽迎面而来。室内一共有四张床(上铺下柜)。每个床的床铺上方有悬挂蚊帐的铁架,床铺下方有放书的书架、桌子和柜子,可见床设计得很合理。对了,宿舍的南面还有一个小阳台呢,晴天阳光照射进来,很是惬意。⑤
以前我们住的宿舍可不是这样,那时我们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屋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墙壁灰暗、脱落,
⑤详细介绍宿舍的布局和设施,重点突出。
窗户的缝隙在夏天还会渗进恼人的雨,在冬天吹进寒冷的风。30多人挤在一间大教室一样的宿舍里,住的是大通铺。一早一晚,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连洗脸、刷牙都成问题,有的同学有时甚至干脆免去了洗脸这个程序。⑥
⑥为突出新宿舍的特点,把新宿舍和旧宿舍相对比,在比较中突出新宿舍的舒适特点。
怎么样,我的新宿舍楼还可以吧?有空的话,欢迎你到我们的宿舍来做客。⑦
⑦运用反问,引起读者共鸣。发出邀请,读来亲切,收束自然。
这篇文章介绍了新搬进的宿舍大楼的布局和每间宿舍的基本情况。作者采用带领读者参观的形式,既自然,又亲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另外,作品语言饱蘸情感,
字里行间充盈着喜爱和赞美之情,
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师生共评
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①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②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自行车,可以先写外形特点,再写自行车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自行车的性能特点、骑行感受等。
③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写法点拨
(1)审清题意,确定写作对象。
本题中“它”是题眼,点明本次写作的对象。“我的”表明是自己身边的,“生活”“少不了”表明写作对象必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2)抓住事物的特征。
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规模等,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进行重点描写,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3)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
如写艺术品,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来写;有时可以考虑另辟蹊径,反弹琵琶,采用新的形式来写,如使用说明书的形式来写。
例文评读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极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材质和雕饰上却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已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
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一、开头说明地理位置,强调是我的学校。
二、介绍学校的面积和特点。
三、开始介绍学校的整体面貌。
四、以校门为起点,以游览的方式展开介绍。
五、介绍学校的主体部分,如果有雕塑、大字一类的要说明其寓意。
六、操场是重点,操场一般墙壁上会有体育标识(这个也要写)
七、最后总结学校的特点,表自己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决心。
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
的说明文。
课后作文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抓住事物的特征,推究事物的原理。
愿说明对象能在你的说明文字的世界中,
获得鲜活的生命,焕发本真的光彩。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