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伟大宣言书提出的背景: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978),“两个凡是”的提出
邓小平疾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伟大宣言书的提出
(1)提出:
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内容:
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3)意义:
这是“文革”结束后,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停止……,工作重心转移到……
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十三大(1987):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南方谈话(1992)
内容: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
思想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4、中共“十四大”
(1)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5、中共“十五大”
首次使用使用 “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一国两制
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背景
1、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义现代化新阶段。
2、基于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自身建设的需要。
(二)、创立
2000年春提出;
2001年,江泽民在庆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泽民的报告使之更加系统、成熟,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三)、内容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个代表”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四)、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2)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小平语录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