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跟着课文学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学科年级: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以古代诗文为学习重点,而其中四篇文言文都有自然景物描写的痕迹,“课文无非是例子”这对于本单元同学们学习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跟着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古代诗文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凸显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各种景物的能力,以及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共华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行,需进一步完善。部编版的教材编订较好。让学生紧紧围绕课本学习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值得去尝试的事情。课文无非是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第四单元课文时,总结出写景的方法。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尽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理念:跟着课文学写作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归纳写景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出示学生写作范文,完成写作实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凸显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 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各种景物的能力,以及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到美丽的大自然时,总是忍不住地想去赞美一番,那么如何描写美丽的景物呢?
认真观察
写出景物的形状、色彩等
多运用诗句赞美等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确定写作顺序
写景作文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才能使文章脉络清晰。当然写景顺序的运用不能教条,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写景的内容合理选择。如《三峡》中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一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从另一方面看,第一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从动静两个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先写游富春江的总体感受——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写山之奇,水之异。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先写仰视之景,再写俯视之景。寥寥八字,就写出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意境清新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两岸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的形态;《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山水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的情态。再如《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一句描绘了山间泉流、鸟啼、蝉鸣、猿叫的声响,勾勒出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描写景物时,运用恰当地表现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描写景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甚至要达到感官的相通。再如《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一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抓住山野寂静,猿声凄切、哀婉的特点,表现秋景的凄清、萧瑟。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具体,对某一个景物,可以写静态、动态,也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比如《答谢中书书》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由静景转入写动景,景色绚丽动人。如:《三峡》中的“素湍绿谭,回清倒影”有张有弛,动静相间,奇妙无穷。
还可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如《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从正面写水之清,水之色。“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烘托江水澄澈、透明的静态美。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猛浪狂奔的气势,意在突出水“急”的动态美。再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奇妙的景象尽收眼底。
写景还要融入情感。写景要写特定情境下的特殊感觉。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如《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一句将作者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写法小结
所以我们描写景物时一定要将以下的12个词牢牢记在心中。
认真观察 调动感官
突出特征 选好角度
移步换景 全面描写
动静结合 绘声绘色
形象表达 融情于景
表达感受 产生共鸣 学生会归纳出写景的相关表现手法:
运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还要增加文章的美感,就必须要多运用夸赞的语言进行描绘,例如古诗词、华丽的辞藻等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结合课改的特点,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学生对于写景作文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让学生多说,集思广益。
三、写作实践 1、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提示: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的顺序,例如按照时间顺序(季节等)、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以《我爱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抓住所选地方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比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等。
②要把“我”对所选地方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学生习作展示
请同学们对他们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校园异香
共华中学 1701班甘乐邦
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处处流淌着美妙的音韵。我最爱春天的校园,特别是校园中的那棵飘香四溢的桃花树。
古人云:桃之夭夭,烁烁其华。贾平凹先生也曾为桃树立传。桃花这古今之人所膜拜的花朵,流淌着春天的血液。校园的那棵桃树也是如此。初春的桃树,那刚抽出的绿里透红的枝条,仿佛在等待什么。果然,伴随着轰轰的雷声,一场春雨就如期而至。春雨一下,桃树就全变模样了。桃树的枝叶已长得更茂盛了,桃花早已经不住诱惑,纷纷探出了一个个沾满了仙露琼浆的花苞。一转眼,那一批先锋队灼灼开放,十里飘香。同学们看到这些花儿一下子就欢快起来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几个同学在桃花树下捉迷藏,伴随着那美妙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桃花丝毫没有谢去的意思。小鸟飞倦了,在桃树枝上休息。大概诗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暖树”说的就是它吧,我经常在桃花树下,享受着那温暖的阳光和淡淡的花香。
古人用“云想衣常花想容”来形容杨贵妃,我想恐怕连杨贵妃看见了它也要羞愧不如。它有能与桂花相媲美的花香,它有能与香樟相比肩的绿叶,它有能与梅树相比美的枝干。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儿时乃至现在精神的寄托!
我爱校园美景
共华中学1701班乔心怡
校园是我们的乐园,也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陪着我们欢笑戏闹,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春天的校园有一种生机的美。一大片一大片的小草冒出了尖,流淌出一脉鲜明的,舒畅的绿。如果够仔细,你会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许多新叶。它们给苍老的大树换上了一件件崭新的衣裳。让一进校门的我就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活力。那些枯黄的叶子在冬天里早已落下,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夏天的校园有一种热闹的美。我们常站在树荫下乘凉。那稀稀疏疏的阳光。像一粒粒从天而降的金子撒落在地面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阵阵微风吹来,一片片树叶好像一串串风铃唱出美妙的天籁之音。其实,在夏夜才有最动听的,校园的花莆中那些蟋蟀蛐蛐们 弹奏的乐曲真是让人着迷。
秋天的校园有一种成熟的美。那一排排石榴树上一 个个圆溜溜的石榴从浓绿的枝条里探出头来,活像一群群快乐的娃娃们大笑着露出了满嘴的牙。园中枫树们也在展示她们优美的身姿。每次去食堂。那些火红的枫叶飞落在路上,吻着我们的脚跟。有些喜欢标榜的同学就会小心地捡起来,把它们夹在喜欢的书里作读书卡片。“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初开时,花苞很小,几乎没人会在意。当桂花烂漫花满一树时,那就是它最美的模样了。黄白绿相间,那一树树的桂花绚丽极了。同学们闻着那桂花的香,即使上一整天的课也不觉得累。
冬天的校园有一种沉静的美。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大都还呈现一片墨绿色。不让人觉得萧条。最妙的还是下一场雪。雪花飘落,整个校园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有的叶片上会结一层薄薄的冰,冰面上还能清哳地看见叶脉,放在手心上,一会儿就会化了。这可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厚礼呢。
我爱校园,更爱校园四季那变化无穷的美。
学生先构思,确定好写作顺序,列出基本框架,再运用相关的表现手法进行习作。 有了方法就要开始实践,明确学生的写作目标,并让学生欣赏学生习作,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会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景物描写习作的灵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上采用小组评价机制。对于发言积极的小组进行相应的鼓励,记五角星。并且对于每个同学的回答,都会请其他同学合理评价,先肯定其优点,再指出其不足。老师可以适当做出合理补充评价。
八、板书设计
跟着课文学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确定好写作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征
运用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