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08: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近距离领略一下它的无穷的趣味与意义。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01
作者简介
02
内容简介
03
CONTENTS 教学目录
艺术特色
05
专题探究
06
阅读指导
04
真题演练
07
自主阅读推荐
08
1.了解有关作者的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及主旨。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的精彩片段,体会其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著有《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个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书中介绍了上百种昆虫,如蟋蟀、螳螂、蝉、圣甲虫等。
内容简介
舍腰蜂:它的身体结构很有意思,前身很瘦小,肚子却非常肥大,而这两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形的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
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子上系上一条红色的腰带。
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樵叶蜂:它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通过法布尔的笔展现在读者面前: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赤条蜂会像一个外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
《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死亡等的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指导
一、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二、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
义;要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如果科普作品的内容是你非常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
三、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
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四、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
《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文或百科全书,作者法布尔将昆虫学知识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
1.以人性关照虫性
认知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如“强行掠夺的行为随处可见。一只金龟子撤离了工地,与世无争,独自滚着粪球,那是它的合法财产,是它凭良心得来的”中,被作者赋予人性的昆虫,如此可爱。
虽然全书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内容并不艰涩枯燥。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又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
2.意趣盎然,行文优美
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它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作
3.科学理性与文学感性相融合
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全班共同阅读《昆虫记》,然后进行专题探究。建议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读书小组。可以参考下列专题,也可以自行设计专题。完成专题探究后,可以在班里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或者举办一次读书成果展览。
专题探究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1.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
为了揭开昆虫的奥秘,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相。比如在《红蚂蚁》一章中,作者为了弄清红蚂蚁为什么能准确地认出原先走过的路线,进
第1题示例
行了多次实地观察,还从嗅觉、视觉、记忆力等多方面进行假设推理,最终弄清了这个奥秘。
设计观察实验: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验报告。
第2题示例
步骤:(1)设计一个观察蚯蚓的实验,准备10条蚯蚓、一个有盖的黑色盒子。
(2)把湿土倒在盒子的一边,另一边倒上干
土,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掀开盖子观察。
(3)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失误。
(4)实验三次后,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次:干土中的蚯蚓有3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1条。

第二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2条。
第三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8条,中间的蚯蚓有0条。
(5)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几次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潮湿的生

活环境。如果去小河边,可能会挖到蚯蚓;如果去菜园里土地肥沃的地方,也可能会找到蚯蚓。相反,在干燥的马路旁是很难找到蚯蚓的。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1.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法布尔深入昆虫的生活,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把昆虫当作活生生的生命来观察,研究昆虫本能的表现,并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第1题示例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
2.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真题演练
江西中考
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示例: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尊敬的法布尔先生:
您好!
读了《昆虫记》,我感觉昆虫世界多彩迷人,科学探索并不枯燥。您与其他昆虫学家不
一样,您多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为了了解昆虫的整个生命过程,您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个奥秘。您发现了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切叶蜂不用任何工具能精确地“剪裁”,螳螂善用“心理
战术”制服敌人……您研究昆虫时的“观察方法”让我深受启发。谢谢您,法布尔先生!
此致
敬礼!
一位忠实的读者 2019年6月17日
自主阅读推荐
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作品】
卞毓麟,1943年生,江苏泰州人,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发表了众多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摘要】
全书由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天文知识娓娓道来。
书中不仅告诉读者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
史,从古到今,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天体奥秘的过程,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通过该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是作者写作此书的主要意图。
【艺术特色】
1.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作品文笔流畅,讲解通俗易懂,章节衔接合理顺畅,内容不失严谨;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还兼顾了趣味性,是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书中不时穿插些天文发现的故事,还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述文意,极大地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2.声情并茂,启迪思维
书中常常把人类对天空的遐想和科学的解读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揭秘、纠偏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浩渺宇宙的探索和赞美之情,对读者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作者作品】
蕾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人,海洋生物学家,美国20世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自然作家之一,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被誉为“环保运动之母”。代表作有《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滨》《寂静的春天》等。
【内容摘要】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该书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讲解了土壤、植物、动物、水源等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的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作者针对这些人类生活所接触的化学毒害问题,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使生态破坏殆尽,也在不知不觉间累积毒物于自身甚至遗祸子孙,呼吁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作者在书中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
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呼吁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直接推动了现代环保主义的发展。
【艺术特色】
1.科学思维,文笔生动
蕾切尔·卡森用科学的思维,从不同维度,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数据为支撑,阐述了人类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在语言表达上,较为感性,饱含深沉浓烈的情感。
2.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为先驱者,蕾切尔·卡森对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前瞻性、长远性的思考以及极大的热情,唤醒了数以万计民众尤其是一批政治家、企业家的觉悟,在世界范围内敲响了环保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