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折现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探究活动中,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根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折线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建议或决策。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这节课开始之前,先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等一会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数字,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2、出示表格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0C 5 5 11 17 22 25 30 29 25 20 12 9
刚才的这些数据是2000年上海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以前我们学过一个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你们还记得吗?
3、复习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
横轴表示月份,也就是统计项目
纵轴表示气温
统计标题
单位名称——摄氏度
单位长度一格表示2.5度
4、在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很直观的表示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那有没有一张图可以很直观的表示出温度的变化呢?
5、出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组成。
1、“点”的初步认识
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的初步认识
折线分类:上升(大幅上升、缓慢上升)、不变、下降(大幅下降、缓慢下降)
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
3、同桌讨论:
平均气温上升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平均气温下降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小结:折线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变化,还能反映出这种变化的幅度。
4、哪一种统计图更适合观察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条形统计图,能一下看出哪个月平均温度最高,哪个月最低;而折线统计图,它能清楚地看出12个月平均气温的整体变化情况。
三、练习。
1、 “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 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互相说一说
①折线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②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 )℃。
③气温最高的时刻是( ),这时气温是( )℃。
④这是每隔( )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的折线图。
2、 独立观察完成(书P50)
⑤白天气温是从( )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 )
时开始下降的。
⑥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时到( )时之间。
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时到( )时之间。
⑦( )时到( )时、 ( )时到( )时
气温没有变化。
⑧ 这天有( )小时气温高于9℃。
3、选择哪种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作用这么大,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数据统计呢?你知道什么时候适合使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时候适合使用折线统计图吗?
(1)分析小巧5个单元考试成绩进步还是退步了。
(2)金新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人数情况。
(3)一个人的每年的身高变化情况。
4、对条形统计图数据继续变化的推测
(1)姚明身高变化情况的推测。问:21岁以后折线会怎样变化?
(2)根据折线变化情况,推测游泳衣或毛衣的销售情况。
问:你作为进货员,会怎么控制进货?为什么夏季还有毛衣销售量,冬季还有游泳衣销售量呢?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