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22: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基础精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野蛮(mán) 抵赖(lài)  警惕(tì)  国行公祭(jì)
B.悼念(diào) 颠倒(diān) 呓语(yì) 铸兹宝鼎(zī)
C.隆重(lóng) 修宪(xiān) 大肆(sì) 祀我国殇(shāng)
D.大阪(fǎn) 变迁(qiān) 誓言(shì) 辱没真相(mò)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________!
②日本右翼越________,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________。
A.忘却  顽固  警惕 B.忘记  固执  警惕
C.忘却  固执  警觉 D.忘记  顽固  警觉
4.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标语:
(2)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右面是公祭活动的宣传画,请说明画面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396240074295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爸爸,今天你来接我吗?
【新闻事件】
2019 年 3 月 18 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启了“爸爸接送周”,以此呼吁爸爸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无独有偶,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近期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爸爸接送日”活动,学校明确要求这天爸爸必须来校接送孩子,牵着孩子的手送到校门口,拉着孩子的手回家。据悉:学校开展“爸爸接送周(日)”活动,应该是针对“丧偶)式育儿”的社会现象,以此加强父职教育,防止父爱缺位。
【注释】丧偶:指配偶死去。文中指爸爸处于“死”的状态。
【新闻评论】
连日来,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下学,引发舆论关注。
在此事引发热议后,该校校方回应,这项活动是倡议而非强制,孩子父亲在外地或单亲家庭的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学校没有具体统计父亲接送数据,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以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的方式,引导父亲更多地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置于现实背景下,不乏积极意义。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双亲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 一起承担照顾、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需要父亲们进行“角色补漏”,主动参与家庭教育,为孩子构筑起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迎来大结局,剧中的父亲苏大强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位,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着父亲自身的成熟和担当。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缺失,既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 但更多还是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父亲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教育有学校和母亲操心就行了。这也导致“丧偶式育儿”问题日益普遍。
在此情形下,“爸爸接送周”活动有其现实针对性。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爱,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意在更加公平地分担育儿责任,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
“爸爸接送周”的更大意义是对父亲角色与责任的提示,父亲之为父亲,说到底还是对孩子要“亲”,感情上亲近,行动上则要“亲自”。具体到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也属正常,但不能变成“大撒把”,一些客观条件是理由,但绝非借口,有时间有机会,父亲还应有意识地多陪陪孩子,有选择性地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不让父爱缺席。
事实上,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非但对孩子不利,对自己来说也是遗憾——太多父亲都是意识到该陪陪孩子时,倏忽间孩子长大了,才明白已经太迟。(改编自“新华网”客户端)
【教师说法】
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教导主任李旭升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都不可缺少。对男孩来说,父亲的关爱对于其阳刚气质的形成更至关重要。有一个故事:孩子询问爸爸工作 1 小时的报酬后,到处凑钱想买爸爸 1 小时时间。故事诉说着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对于不少父亲,可能都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题,希望他们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多陪陪孩子。哪怕和孩子几分钟视频或录一段话发给孩子,让他知道你关心着他也行。如果“爸爸接送周”的倡议能让父母均衡陪伴的观念更深入人心,就可以算作成功。
【专家观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说:“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成员,均衡陪伴很必要。忙于事业的父母,都应尽可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对爸爸来说,他们特有的男性气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刺激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让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父亲的缺席可能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有分工有侧重是正常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父亲不陪伴或少陪伴也是可以理解的。
B.父爱缺席会留下遗憾,许多父亲往往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可是这已经太迟了。
C.教师们都希望学生家长在面临生计和陪伴的选择时,能够毅然地选择陪伴,尤其是父亲,更应选择全程陪伴。
D.不能让父爱缺席,因为父亲身上特有的男性气质,能帮助孩子形成阳刚气质,养成贤淑性格,更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6.阅读【新闻评论】,回答以下问题。
(1)【新闻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2)【新闻评论】这个版块是如何围绕观点展开论述的?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论证过程。(建议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


7.上述材料中,将孩子教育中爸爸缺位现象称为“丧偶式育儿”,这种说法妥当吗?为什么?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三、文言文课外拓展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为监察御史里行 啮沙为坎穴 B.欲大进用 可汗问所欲
C.其先盖河东人  盖竹柏影也 D.及得政  及鲁肃过寻阳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宗 元 少 精 敏 绝 伦 为 文 章 卓 伟 精 致 一 时 辈 行 推 仰。
10.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了千古名诗《江雪》,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心境。


11.历来人们对柳宗元的评价有很多,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中的评论分析柳宗元的人物形象。
链接材料: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下上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四、创意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写一则新闻短评。(300字左右)
近日,随着日常秩序逐渐恢复,以及一些景点的有序开放,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流聚集的现象。据报道,2月22日,有网友爆料去香山游玩的游客众多,甚至出现了道路拥堵;同日,郑州一家胡辣汤店开业,也引发人流排队购买。而在2月21日,四川广元不少人出门晒太阳,扎堆喝坝坝茶,一位市民拍视频称“人山人海,全是脑壳”。
温馨提醒:
(1)要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要有的放矢。写短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性越强越有战斗力。
(3)要客观辩证。讲究真实性、科学性,说理要客观、全面、辩证,不说假大空话。
(4)要通情达理。短评主要是说理,但并不排除感情,相反,有情有理的评说将更有力量,更能取得好效果。




参考答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A(点拨:B.悼dào。C.宪xiàn。D.阪bǎn。) 
2.B(点拨:A.苍→沧。C.形→型。D.盾→遁。) 
3.A(点拨:“忘却”指遗忘,常用于书面语;“忘记”的对象可以是人、事物、时间等,常用于口语。根据语境,对于“历史”,应该用“忘却”。“顽固”是贬义词,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固执”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根据语境,“日本右翼”具有反动立场,应用“顽固”。“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警觉”指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根据语境,应用“警惕”。据此,答案为A。) 
4.(1)示例:不为牢记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只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珍爱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右上部分是一张流泪的脸,神情哀伤;左下部分是文字,记录着遇难的人数“300 000”,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 
5.B 
6.(1)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2)首先,分析父母双亲尤其是父亲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接着以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为例,揭示父亲缺位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分析父亲角色缺位的原因;最后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爸爸接送周”的积极意义。 7.示例一:妥当。将父亲缺位现象称为“丧偶式育儿”,这种说法表面上看非常刻薄,实际上正是这种过激的言辞,方能起到警醒作用。这是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父亲缺位会在孩子的性格养成、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很难弥补。 示例二:妥当。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成员,均衡陪伴很有必要,可是有些父亲寻找各种借口,将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和母亲,长期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这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位,犹如不存在一样,所以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育儿”,无可厚非。 示例三:不妥当。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缺位有多种原因,有观念上的偏差,也有现实原因,更有生计问题的制约,将父亲缺位现象统称为“丧偶式育儿”,有失偏颇。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言语暴力,是对父亲的不尊重,会寒了许多父亲的心。以这种方式呼吁父亲陪伴孩子成长,效果会适得其反。 
8.A 
9.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10.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时候身处南蛮瘴疠的地方,因为有志难申,遭遇困境,所以内心忧郁。《江雪》的最后两句就是表达了柳宗元内心的孤寂和悲凉心境。 
11.学识渊博,年少时写文章就被当时的同辈推崇。爱国,愿为国效力,积极参与国事商讨。抑郁孤寂,忧愤。多次贬官,一贬再贬。
【参考译文】柳宗元,字子厚,他的先祖大约是河东人。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写文章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考中博学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属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里行。(他)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好,二人(常常)惊叹柳宗元的才能。等到(王叔文、韦执谊)掌权后,把(他)悄悄地领到皇宫中,和(他)商议大事,并提拔(他)为礼部员外郎,想重用(他)。不久,王叔文革新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没到半路,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的地方,于是在山林大川中自我放逐,他(因有志难伸,)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在文章中。(他)仿照《离骚》(写了)几十篇文章,阅览的人都(为之)哀惋凄恻。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做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说:“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的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他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母子俩的永别。”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12.示例:
现在还不是出来“撒欢”的时候
近日,随着日常秩序逐渐恢复,以及一些景点的有序开放,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流聚集的现象。非常时期,每个人都是防疫主体,避免人流聚集,需要每个人都更加谨慎,更加克制自己的行为,不给抗疫添乱。
民众多日避疫在家,心情难免苦闷,现在天气转好,且疫情趋好,出来“透透气”,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仍要看到,防疫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而且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容不得丝毫懈怠。公众作为联防联控的重要一环,也应该继续保持警惕,避免轻举妄动,让病毒乘虚而入。
而且,最近一些地方就出现聚集性感染病例增多的情况,虽然可能多以家庭聚集为主,但人群外出聚集与这类聚集的性质是一致的,都值得引起警惕。
莫要急着往一块儿凑,更不能对疫情掉以轻心。待到春暖花开,疫情彻底控制,我们再出去“撒欢”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