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8 11: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苏州园林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作者________,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2.根据语境,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战胜重________重困难,终于举起了重________量惊人的哑铃。
(2)据________其他人说,他的生活过得比较拮据________。
(3)瓜蔓________长势很好,到处蔓________延。
(4)墙角的qiáng________薇吝sè________地结出一个花蕾。
(5)两座lín________峋的山峰之间,有一个小水潭。一群鱼在波光lín lín________的潭水中轻快地游着,阳光照在它们的lín________片上,银光闪闪。
3.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鉴赏 欣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画,不是________画。(美术 图案)
4.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5.综合性学习。
近期,将有一批来自远方的老师来你校参观学习,请你做好接待工作。
(1)请画一张学校的参观示意图,届时呈现在校门口的黑板上或电子屏上。
学校参观示意图
(2)请用说明性语言向来校的老师们推荐一个学校最有特色的景点(教学点)。80个字左右。


一叶雕出一世界
叶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西周初年,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地。这段“剪桐封弟”的故事,在《史记》《吕氏春秋》中都有记载。
刘政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一个叶雕艺人之家,从小听爷爷讲“剪桐封弟”的故事,看爷爷做叶雕。不过,爷爷做的叶雕缺少艺术设计,叶子也只能保存一个小时。
仅是试验哪种叶子可以做叶雕,他就花了两年时间,搜集了上千种树叶。经过试验,最终只有六七种叶子入选,包括法桐叶、五角枫、元宝枫、桂花树叶、香樟树叶、女贞树叶等。其主要特征是:叶脉呈网状结构,细密结实;叶肉呈末状,易于剥离。
把一片普通的树叶,变为一件精美的叶雕艺术品,要经过多少道工序?从选叶、清洗、浸泡,到沸煮、上色、清凉,再到剪样、雕刻、脱水等,足有十多道。有的工序反复交叉进行,总算下来,不少于40道。
怎么选一枚合格的叶子?刘政摸索出不少诀窍:要选轮廓完整、没有虫洞和裂纹的叶子,以夏末之后的落叶为佳。选叶之后,刘政拿出一把刷子,在清水盆里小心刷洗叶子。清洗干净后再浸泡10分钟,放入大锅,加入特制的水,沸煮10分钟。
“什么时候算煮好了?等叶子变黑,叶肉便于剥离之时。如果难以剥离,还要将叶子放回重煮。”刘政说着,用镊子“叼”出一片叶,过水清凉,放入盘中,伸展平整。而后,他将剪好的图样覆在叶上,拿出猪毛刷,上下打压,一点点剥离叶肉。
剥离环节是叶雕的核心。猪毛刷硬度大,打压时要拿捏好力度、位置。剥离效果如何,全凭个人经验。用力过大,叶脉会被破坏;用力过小,叶肉剥离不净。半小时过去,刘政初步在叶上雕出一张人像。
“叶雕最难在耐力。这只是一个简要演示,要制作一个精美叶雕,需要15天左右,其中剥离叶肉就要10天,每天的工作强度是五六个小时。”刘政说,他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水墨船家”,经过多次上色,反复雕琢,耗时1个多月。
叶雕制作精美,但工艺繁杂、时间成本极高,国内从事者寥寥无几。为了扩大叶雕影响,刘政创作了工艺相对简单的叶脉画、叶脉书签、树叶挂坠、树叶手串、树叶手机壳、树叶标本,并免费招收学员;以创作体验室为平台,自办展览,创办中国叶雕网、艺来艺往商城网等,努力实现产业化,让更多人接触叶雕、喜爱叶雕。
“如果实现产业化,一片叶雕的价钱降到十几元,每个人都能看到它,感受它的美。”刘政憧憬着,“当人们学会叶雕,可以带着孩子,到树林里捡叶子,再做成艺术品,随时可以唤起对自然的热爱。”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一: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人的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选自《阅读》)
材料二: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选自《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6.根据文章内容,给叶雕下个定义,不超过20字。

7.刘政在叶雕艺术上做了哪些创新?

8.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的。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设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东西方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
9.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这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①
[宋]苏 轼
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甲】读陶诗
【乙】田家乐
(选自《古典的中国》)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方欲遣人求之 (    )   (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3)昨日一牛病几死(    )   (4)用其言而效     (    )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田 五 十 亩 身 耕 妻 蚕 聊 以 卒 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牛发痘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13.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选择①②③中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_____
批注:
参考答案
19.苏州园林
1.叶圣陶 作 教育 倪焕之 
2.(1)chóng zhòng (2)jù jū (3)wàn màn (4)蔷 啬 (5)嶙 粼粼 鳞 
3.(1)鉴赏 (2)艺术 技术 (3)图案 美术 
4.(1)作比较 (2)打比方 (3)列数字 
5.略 
6.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的艺术形式。 
7.反复试验得出六七种叶子可以做叶雕;把一片普通的树叶,变为一件精美的叶雕艺术品,要经过40道工序;剥离环节是叶雕的核心,用猪毛刷上下打压,一点点剥离叶肉;降低叶雕成本,使其产业化。 
8.A 
9.叶雕技法 唯美追求 制作初心 
10.(1)正,刚刚 (2)给予,赠送 (3)几乎 (4)见效,奏效 
11.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2.这头牛是发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粥喂它。 
13.示例一:① 陶诗对他宛如一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深,因此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 示例二:② 如孩童得一糖果,唯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示例三:③ “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自豪。
【甲文参考译文】我听说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的诗集,正想派人去把书求来,李江州忽然送给我一部,(书)字大而纸厚,(我)很喜欢,每当身体不舒服,就拿来读,(但)从不超过一篇。只怕读完后再没有用以排解的了。
【乙文参考译文】章惇公:我住在东坡,在山坡上种稻子,有田五十亩,(我)亲自耕种,妻子养蚕,姑且过余生。昨天一头牛病得几乎要死了,牛医不能识别它的症状,但老妻却能识别牛的症状。(她)说:“这头牛是发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粥喂它。”按她说的(去做)果然见效了。
不要说我被贬居之后,后来便做了村中老翁,老妻还能给牛接生呢。说到这里,让千里之外的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