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设计
课题 位置的表示方法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横轴和纵轴,并知道横轴表示列,纵轴表示行。
2、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能应用有序数对正确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
3、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建立有序整数对(a,b)与物体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后,使用数对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同时此部分知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学生分析:
学生的生活中涉及到的位置的表示较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从一年级开始学生经历在数射线上找数的过程,已经建立了数与数射线上点的对应关系。在学习百数图百数表时已对行列进行渗透,能理解行列含义。通过二年级东南西北的学习,对直角坐标系有一定的认知积累。学生无论从心理年龄还是知识层次上都具备了学习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位置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游戏引入 游戏:
师:小朋友们,转眼这个星期已经过半,周末就要来临了,不如约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海岛探险吧。现在不说出你朋友的名字?说一说他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
预设:
1.第几小组第几个
2.第几排第几个
3.第几列第几行
.师: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也不同了。现在我们统一一下。我们把从左往右竖排称作列,从前往后横排称作行,第一列的小朋友举个手。。。。。第一行的小朋友举个手。。。。
师:老师说具体位置,请对应的小朋友起立。
板书:第几列 第几行
第几列 第几行
第几列 第几行
师:老师写的手都酸了,说明这个方法虽然能正确表示出位置,但却不够简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的表示方法。
(板书:位置的表示方法)
看一看
说一说
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引入找到学生在班级中的座位
帮助学生回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一、
1.认识数对的表示方法
师:(笛卡尔介绍)
师:那数与位置如何联系在一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列表示在横轴上,把行表示在纵轴上,并引出直线,现在直线的交点就表示一个位置。
师:那第二列第三行就可以用数2,3表示。在书写的时候,为了表示这是两个数,我们一般用逗号隔开,再添上括号表示一对,同学们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叫做数对
(板书:数对)
师:跟我读,数对(3,2)
?生:数对(3,2)
师:黑板上这些如何用数对表示?
师:第一个数表示横轴,第二个数表示纵轴
2.
师:现在你能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与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对的读写,那横轴上表示的是?纵轴上表示的是?在书写时,必须?
二、发现数对之间的联系
1.师:知道了位置的表示方法,现在我们就能用数对来表示地图上的位置了,约上好友我们一起去探险吧。
2.师:以下这几个景点特别推荐,请你用数对来表示一下它的位置
3.将数对进行分类,发现其中的小秘密
分类:
将(0,0),(0,10),(2,9),(7,0),(9,1),(8,9),(9,2)进行一级分类与二级分类
4.师:刚刚我们发现了数对中的小秘密,你能运用这些小秘密来完成练习纸第三大题吗?
①与(4 ,5)在同一列中的是( ) A、(7 ,4) B、(4 ,7)
②与(3,5)在同一行中的是( )A、(3,4) B、(6,5)
5.海岛探险完了,有点累了,我们进屋休息一下,可是房间门锁着,必须完成以下两题才能打开。寻找长方形的另几个顶点
6.房门打开啦,进屋发现有五子棋,不如边玩五子棋边休息一下吧。
拓展游戏(小组讨论):五子棋游戏(练习纸)
9.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根据老师要求找出相关同学
自主探究方格图上的信息
在方格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数对
在数对分类过程中,学习一些特殊的数对,以及数对之间的联系。
在自主创造数对的过程中,加深对正确数对的理解与认识。
巩固强化对数对的理解。
从具象座位表演变为抽象方格图,学生在变化中找到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含义,加深对数对的认识。
四、 归纳总结 1、数学小知识
生活中数对的运用(经纬度等)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的数对的回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愉悦。
板书设计: 位置的表示方法 竖排→列 横排→行 数对
第X列 第X行 ( ,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