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3.6光合作用
一、考点分析
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和 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
3.光合作用过程与场所: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4 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增强而减弱。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处于25℃-30℃时,光合作用较强。
(3)二氧化碳: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4)其他因素: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光和叶绿体;产物——淀粉和氧气。
2.植物制造淀粉实验:
考点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响因素
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题型二、实验探究题
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________。
科研小组在_??????????¤???????_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版权所有:21教育】
题型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
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相同
B.?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C.?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
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
三、巩固提升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 a、c 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图丁12 时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气孔部分关闭
图中曲线是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 , 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 ,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问题中的( ?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CO2的数量
.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B.?阳光?????????????????????????????C.?氧气?????????????????????????????D.?二氧化碳
采取以下措施对塑料大棚蔬菜产量影响最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在“小麦→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田鼠食小麦后在体内合成????????????????????????????????????B.?鹰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太阳制造有机物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A.?只有A,B???????????????B.?只有A,C????????????????C.?只有B,C???????????????????D.?A,B,C都是碘液颜色
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B.?热水????????????????????????????????????C.?酒精???????????????????????????????????D.?洗衣液
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有关的问题。
(1)图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a点将向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移动。
(2)用某种绿色植物叶片,以温度为变量进行分组实验:已知每组叶片实验前的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结果如表。假如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________mg。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现将一密1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________?。
甲 乙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3.6光合作用
一、考点分析
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2)和 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2)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
3.光合作用过程与场所: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4 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增强而减弱。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处于25℃-30℃时,光合作用较强。
(3)二氧化碳: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4)其他因素: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光和叶绿体;产物——淀粉和氧气。
2.植物制造淀粉实验:
考点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响因素
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答案】 C
【解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积累的有机物可以供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乙与甲相同的光照条件,但增加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所以乙比甲多。本题要注意两个条件的变化不同所隐含的考查因素也不相同,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几秒钟,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
故答案为:C
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2、“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和氧气. 4、“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故答案选:A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案例。在培育过程中,人工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是因为叶片直、窄、厚不易相互遮挡阳光,光合作用效率高。因此选D。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光合作用方面的相关知识。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答案】. D
【解析】:?A、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A正确;B、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试管与灯的距离越来越大,光照强度越来越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越少,说明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植物产生的气泡数成反比;B正确;C、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旺盛.C正确;D、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而不是光照时间,所以不能得出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的结论,D错误.
故选:D
题型二、实验探究题
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________。
【答案】(1)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2)1-2-3-7-6-4-5
【解析】:此实验探究的是 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碘遇到淀粉会变蓝,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此实验将叶片部分遮拦,变量是光,然后用碘检查淀粉,所以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根据实验操作的过程得排序为①②③⑦⑥④⑤
故答案为(1)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①②③⑦⑥④⑤
科研小组在_??????????¤???????_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解析】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1)植_??????è???????????_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叶绿体;(2)由柱状图可知,甲乙丙三组中土壤含水量都不相同,根据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只能有一个变量;所以该小组研究的是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含水量越低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越快;故答案为:低;(4)植物光合作用中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施肥之后,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无法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导致光合作用降低;故答案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叶绿体;(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低;(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题型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
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答案】. D
【解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本身吸收进去氧气,然后逐步氧化分解,从而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会释放出能量。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活的植物全部的各器官都能进行,在氧气很充足时和氧气缺乏时释放出来的不同。植物进行这个活动,可以提供能量,也能成为重要的原料。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A、由图可知C点以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增加,因为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消耗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大于被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当光照强度为c点时,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所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a-b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再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由于这种农药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而加强,b-c说明生物可以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由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的图示看出,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高也会抑制呼吸作用,水果和蔬菜储藏时,应放在低温、氧气浓度较低的地方,这样才不会腐烂.c点氧气浓度比b点高,不足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水果会腐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闭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测得的二氧化碳减少量和增加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光照下CO2减少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
黑暗下CO2增加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
A.?该绿色植物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相同
B.?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C.?35℃时,有光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
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
【答案】. D
【解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照表格,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即可。
A、植物光合作用指的是实际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在30℃左右,达到了6.5,呼吸作用速率最高为3.50,最适温度在为35℃左右,所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由于25℃时,光照下二氧化碳减少量最多,所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该绿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5℃,B不符合题意。 C、35℃时,有光情况下,光照下二氧化碳减少量为2.90,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速率强,C不合题意。 D、每天光照12小时,温度为10℃条件下,减少量为(1.75-0.75)×12=12;温度为30℃条件下,二氧化碳减少量为(3.5-3.0)×12=6,所以温度为10℃比30℃时植物生长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
【答案】. D
【解析】:看图的关键是要搞清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它们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A: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在有光的情况下水和二氧化碳会转化成有机物,一天中白天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到中午最强,二氧化碳消耗最多,空气中的深度最少;晚上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升高。A不符合题意 B:B点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相互平衡,所以,B排除; C:吸气与呼气是由肺内气压与大气压决定的,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吸气;在 曲线A→B 肺内气压低处于吸气状态,不符合题意。D: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温度等有关,白天蒸腾作用强于晚上,符合题意。
故选择D。
三、巩固提升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答案】 C
【解析】:本题易混点是净光合和总光合的区别,总光合等于净光合加呼吸作用的消耗。植物生长最适得是净光合最大。其次的考查点就是坐标图的分析。要就题分析切忌贪多,如寻找呼吸最适温度就看呼吸曲线确定为50°C ,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C。A、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C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C ,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C , B不符合题意。 ??C、甶图可知,超过45°C,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C符合题意。 ? D、在0~25°C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窒为:C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乙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 a、c 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图丁12 时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气孔部分关闭
【答案】 D
【解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相互依存,过程相反,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同时进行。
A、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
B、图中0至6点,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浓度下降,6至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浓度增加, 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对图分析,a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索。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图中曲线是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温度一定时,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做好此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示,了解重要的信息,并据此判断各项的正确与否,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图示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解: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到一定程度是,不再变化,故A错误;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有温度限制,故B错误;C、据图示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故C正确;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 , 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 ,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问题中的( ? )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释放出O2????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CO2的数量
【答案】D
【解析】:本题所要考查的是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动对周围空气成分的影响,为此对照实验就应是去除钟罩中的植物,从而可以观察无植物时,是否能在3天后重新点燃蜡烛。该实验方案不可能回答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CO2 , 释放出O2这个问题,因为实验方案中并没有考察植物不同部分的生命活动的情况,所以不能验证选项A.而要验证B的假说,应将有无阳光作为变量。选项C的验证还需要将蜡烛和植物分开放置,因为一个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解:本实验中,先减少钟罩中的CO2量,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量,然后点燃蜡烛燃烧了1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表明钟罩内空气中的O2已经不足以支持蜡烛的燃烧。3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1分钟,这表明3天后钟罩内的O2又恢复到最初点燃蜡烛时的含量。那么增加的O2来自何处呢?只能是来自光照下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所以,实验的设计是关于植物在光照下的生命活动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大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和消耗的O2 , 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B.?阳光?????????????????????????????C.?氧气?????????????????????????????D.?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知,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地里,几年后长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章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故答案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采取以下措施对塑料大棚蔬菜产量影响最小的是(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答案】 A
【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而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当增加氧会抑制光合作用,而促进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在“小麦→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田鼠食小麦后在体内合成????????????????????????????????????B.?鹰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太阳制造有机物
【答案】 C
【解析】:鹰吃田鼠,鹰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田鼠的体内;田鼠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来自小麦的体内;小麦体内的有机物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小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答案选:C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绿色植物即小麦.
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A.?只有A,B???????????????B.?只有A,C????????????????C.?只有B,C???????????????????D.?A,B,C都是碘液颜色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要准确找出实验的变量。选B。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 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 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 行光合作用,所以B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
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答案】. B
【解析】: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错误;D、cd短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D错误.
故选:B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B.?热水????????????????????????????????????C.?酒精???????????????????????????????????D.?洗衣液
【答案】 C
【解析】: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酒精.
故选:C.
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在缠绕成团的植物体之间积存,使一团水绵变轻,漂浮于水面,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水绵营养方式为自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
故选:A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有关的问题。
(1)图乙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a点将向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移动。
(2)用某种绿色植物叶片,以温度为变量进行分组实验:已知每组叶片实验前的质量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结果如表。假如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组叶片;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________mg。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质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质量值,“+”表示增加的质量值
【答案】 (1)下;左(2)四;5
【解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內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2)暗处理时,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照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又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3)a点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1)))将温度由恒温30℃调节到25℃,由于乙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所以其呼吸作用减弱,相同条件下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将减少,点将向下移动;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减弱,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将降低,故b点将向左移动。(2)从表中数据看出:27 ℃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1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3+1+1=5mg;28℃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3+2+2=7mg;29℃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3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3+3+3=9mg;30℃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4mg,光照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有机物的量为
2+4+4=10mg。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可知,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最多的时候也是产生氧气最多的时候,所以可知第四组叶片产生氧气最多。
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就是在这一个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所以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 ?(3+2+2)mg-2mg=5mg
故答案为:(1)下;左;(2)四;5
现将一密1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________?。
甲 乙
【答案】 氧气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把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将植物置于室外,在凌晨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当太阳升起时光合作用逐步增强,氧气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此时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根据图乙的曲线走势,与氧气的变化一致。
故答案为:
氧气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