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7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1 07: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在活动中,使学生加深对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的认识。
3.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更加清晰,规范和简洁,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经历观察、想象、推理、判断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位置的表示方法”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描述位置。这节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这样表达更加清晰、规范和简洁。同时,这一知识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对“上中下左中右”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重点难点
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用语言清晰表达思维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已有知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们先用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去对位置的表示需要一个统一的约定,通过与同学的约定,我们用熟悉的行列的位置表示方法。然后在表示的过程中,用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节课所学的位置表示。虽然前期花的会有点多,但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数对与行列之间关系的桥梁。这样学生也就能很顺利的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以及“先横后纵”的书写规则。在最后的小练习中,我们通过出现数对找点,由点到线,以数解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某些属性或特征帮助学生想点,在“见形”过程中有目的去“思数”,在“思数”的过程中利用“数”来解释“形”。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兴趣
对号入座
师:说一说遇到什么困
难?
师:看来,要更加清晰地
知道一个具体位置,要有
一个统一的约定。
学生对号入座
学生说
多媒体图片
要准确的表示某个座位的位置,需要有统一的“约定”。
第一环节
确定规则
1、用行、列表示位置。
①约定行列顺序
②说说你好朋友的位置
③确定了位置的表示再来
找找自己的座位。
小结:
学生说
学生再一次
对号入座
多媒体图片
前期渗透行列,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为接下来学习做铺垫。
第二环节
用数对表示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
①说说生活中位置的表
示。
师:你能找到地图的位置
怎么表示?
出示网格、数字、横轴、
纵轴。
②师:老师这里还有个更
加简洁的位置表示方法。
揭题:位置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一组数对(4,6)来表示它的位置,
读作数对四、六。
2、数对的含义
①师:数对(4,6)表示什么?
②师:其他景点位置以及含义。
3、数对唯一性
①师:用数对表示地图中的其他位置。
②师:这里有5和10,想一想,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③师:请把你的座位号也用数对来表示一下。
小结:
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
说一说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讨论
多媒体图片
投影展示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用数学的眼光与数学的语言表达点的位置。并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准确性。
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丰富对数对的理解。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练习1:
由数对找点
师:请你在网格图中找到A(3,2)、B(6,2)、C(6,4)。并把三点连起来。
①想一想
②画一画
③反馈
小结:
练习2:
想一想:
师:现在,有四个数对连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两组数对是(3,2)和(6,4),另外两组数对是多少?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直接写出来吗,并验证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猜想与验证
学生独立思考并验证
投影展示
图片
巩固数对的练习。
由点到线,以数解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坐标系的由来(微课)
学生观看
微课
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课后学习。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