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6.1《人是万物的尺度》课件(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6.1《人是万物的尺度》课件(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7 22: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
(一)实质:是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实践的历程。
(二)核心:人的地位和内涵的变化。
(三)主线:人,包含“人”在各时期地位的变化;各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时期为达到对“人”的目标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及活动。
[导语]
[教学内容]
*
产生:智者运动
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成熟:启蒙运动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是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
[概念阐述]
人文精神: 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其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从思想内容上说,人文主义的实质就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
*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
[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历史背景;“人是万物的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意义。
[难点] 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
众 神 之 神 宙斯
*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
*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众神的人性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色彩.
*
请分析: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神、自然、人
*
(一)智者的启蒙
1.智者运动的兴起
2.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4.智者运动的作用
*
1.智者运动的兴起
(1)时间:
(2)原因:
(3)探讨问题:
(4)性质: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
①根本: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②主要: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③直接: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
*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在公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
*
2.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1)智者的概念:
(2)言论特点:
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①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②注重实利。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1)代表人物:
(2)中心内容:
(3)评价: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但是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它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
*
普 罗 泰 戈 拉 佚 事
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
*
普罗泰戈拉(约前481— 约前411)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句话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特点”
*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1、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2、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 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3、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 都是万物的尺度,在认识论领域内 则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生活在变革时代的智者们, 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提出挑战, 吹响了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号角。
单个人的 个体感觉。
针对 “神”的 世界观
知识点拨
*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 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 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选自普罗塔戈拉的著作有《论神》
思维体验
*
4.智者运动的作用
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
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与以前的哲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评价(伟大之处):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
(二)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
1.苏格拉底的生平
2.思想主张
3.人格魅力
雅典人,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他的全部兴趣集中于道德哲学,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
2.思想主张
(1)道德: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美德即知识。
(2)理性:
①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②“认识你自己”。
③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
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
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
勇敢是不是美德?
认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
主 观
客 观
知识就是美德
认识你自己
知识来自教育
观点评析:
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
《隐士和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知识即美德.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道德 。
*
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
苏格拉底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思路一步步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 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包括三个部分:
无知的态度、反诘的技艺和除弊的效果。
*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
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
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
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病了,又不肯吃 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
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
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 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
①生活时代、生活时代背景
②他们都是伟大的教师典型
③他们的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④思想主张:重道德、看重道德和智慧的内在联系等等

平民政治
贵族政治
*
3.人格魅力
为了真理与自由,他自愿选择死!既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
请回答
(1)泰勒斯提出的观点的意义是什么?
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
(2)同泰勒斯相比智者学派的研究方向有何变化?应怎样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哲学研究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变为认识社会和人生,进一步冲破宗教神话。
它体现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
(3)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同:①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②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异:①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
②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
(三)人生而平等
1.斯多亚学派
2.哲学主张
3.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
*
1.斯多亚学派
(1)产生时间:
(2)代表人物:
(3)理论构成 :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创始人芝诺,还有西塞罗、塞内卡等。身份有教师、皇帝、大臣、奴隶等。
物理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前两者最重要。
*
2.哲学主张
(1)“逻各斯”(Logos)是最高理性。
(2)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3)人人生而平等。
*
3.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
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 工商业、民主政治
智者运动;
苏格拉底。
古希腊时期
人文精神
的内涵
*
1.为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先驱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
A、芝诺 B、苏格拉底
C、但丁 D、普罗塔戈拉
2.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芝诺 D、普罗塔戈拉


*
3.哪一项思想主张不属于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思想组成部分( )
A、物理学 B、伦理学
C、逻辑学 D、生物学
4.下列观点由苏格拉底提出的是( )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识你自己 ③人人生而平等 ④美德即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的是( )
A、普罗塔戈拉 B、斯多亚学派
C、苏格拉底 D、智者学派
6.苏格拉底与智者的相同思想有( )
①强调以人为中心 ②忽视道德 ③否认绝对权威 ④追求功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
7.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一致主张有( )
A、强调人类的感性 B、推崇以人为中心
C、主张美德即知识 D、提出人人生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