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课时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的应用
第 1 课时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
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①_____(RS)、②_______________(GPS )
和③______________(GIS)等。
地理信息系统
2.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④_________、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⑤_____________
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源调查
国土开发规划
遥感(RS)
航空器
航天器
远距离
1.概念:人们在⑥_______或⑦_______上利用一定的技术
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⑧_______的感知,简称 RS。
2.遥感的关键装置:⑨_______。
传感器
3.遥感的基本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
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⑩_______也各不相同。
电磁波
4.应用: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
_________、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环境监测
精度
5.优势:与传统的工作方法相比,利用遥感不仅可以提高
研究工作的 _____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GPS)
定位
导航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______、
_____的系统,简称 GPS。
速度
时间
全球性
2.功能与特点: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_________、 _____和 _____,且具有全能性、 _______、
全天候、连续性和 _______的特点。
实时性
三维坐标
3.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
的 ________、 _____,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
数据。无论是在飞机上、行驶的汽车和船舶上,还是徒步在野
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 GPS 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自
己前进的 _____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高程
方向
地理位置
1.(2011 年梅州月考)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2.(2011 年梅州月考)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 9 天可以覆
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答案】A
【答案】D
3.(2011 年东莞联考)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
备以下哪三个数据?(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经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答案】B
【答案】B
上空 GPS 卫星至少有(
)
A.3 颗
B.4 颗
C.21 颗
D.24 颗
4.(2011 年梅州月考)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
5 .(2011 年梅州月考 ) 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部分的是
(
)
A.GPS 卫星星座
B.地面监控系统
C.GPS 信号接收机
D.雷达
【答案】A
一、遥感
1.遥感的主要环节
运用联系框图可形象地说明遥感的主要环节,如图 1-2-1:
图 1-2-1
2.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
测等领域。例如长江流域大洪水中的应用(图 1-2-2)。
图 1-2-2
(2)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图 1-2-3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遥感概述
1.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受运载工具飞行高度、传感器性能
等两个因素影响。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
大,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宇宙
飞船、陆地卫星、飞机。
2.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大:每幅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
围达三万平方千米;在宇宙飞船上,甚至可以把半个地球拍在
一张图片上。
3.遥感技术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地图,
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重复一次。而陆地卫星遥感每 18 天可以
覆盖地球一遍;如果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 9 天可以覆盖地
球一遍,并且是连续观测。
4.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
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除地表外,遥感能探测
到一定深度的海底和冰层。微波遥感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组成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
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其工作过程如图 1-2-4:
图 1-2-4
GPS 卫星星座由 21 颗工作卫星和 3 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
面上空至少有 4 颗 GPS 卫星。用户设备如果接收到 3 颗 GPS 卫
星信号就可以进行定位、导航。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全球定位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图 1-2-5:
图 1-2-5
(2)GPS 为导航服务,如图 1-2-6:
图 1-2-6
【样题】(2011 年江苏调研)“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
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读图 1-2-7,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
(2)题。
图 1-2-7
(1)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甲图所示古长城沿山脊走向分布;(2)乙图等
高线的分布。
古长城沿山脊的走向分布→根据等高线分布判
断山脊分布→①、②位于山脊→①沿等高线分布,②沿山脊走
向分布→②为古长城经过位置。
【答案】B
务是(
)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
(2)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 GPS 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1)定位——确定地
理位置和高程;(2)导航——确定前进方向和地理位置。
GPS 的定位和导航功能→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
置和海拔,确定考察队员的前进方向→而获取古长城的毁坏情
况需借助遥感技术。
【答案】D
教师专享 【备用样题】(2010 年广州期中)在遥感技术中,
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回
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低于健康植物反射率
的波段主要集中在(
)
A.红外线
B.X 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①横坐标表示植物的反射波率;②竖坐标表示不
同病害程度植物对不同波长的反射率;③箭头表示数值递增的
方向;④不同波长对应不同的光线。
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低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
段→对比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和健康植物的反射曲线→该波段波
长大于 0.80 微米→为红外线。
【答案】A
(2)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遥感技术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
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根据“重度病害植物”和“健康植物”反射率
的不同→查看植物的健康状况→预测植物丰收(或减产)→估计
粮食作物产量。
【答案】D
A.划分植物的种类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判断城市人口分布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1.(2011 年梅州月考)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仪器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
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可以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的转化提供条件
【答案】D
2.(2011 年梅州月考)遥感的优点有(
)
①用途广
②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
制
④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3.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发射光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光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答案】C
4.(2011 年揭阳期中)不同的地面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
)
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人口分布
B.判断水体污染
C.寻找失踪人士
D.为商业网点选址
【答案】B
)
5.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PS 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 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
部分
C.GPS 卫星星座由 24 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 GPS 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
己所处的经纬度
【答案】B
6.图 1-2-8 反映了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
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2-8
(1)四种地物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最高的是_____;最低的
是_____。
雪地
湿地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
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
种地物的基础。例如,利用 0.4~0.5 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
_____与其他地物区分开,利用 0.5~0.6 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
沙漠与小麦、湿地区分开;利用 0.7~0.9 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
把_____与_____区分开。
雪地
小麦
湿地
(3)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11 年东莞联考)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
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
A.RS 技术
B.GIS 技术
C.GPS 技术
D.观测资料
【答案】A
【答案】C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
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
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 49.6%,山
地 15.3%,丘陵 27.0%,水面 8.1%。读表完成 2~3 题。
2.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答案】B
(
)
A.①
B.②
C.③
D.④
3.表中①、②、③、④中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2011 年湖南联考)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回答 4~5 题。
4.造成 M、P 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
位置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答案】B
少,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可知,M 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
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较弱,并且该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
不易冻结。
点拨:判读等值线可知,M 地封冻日数比 P 地
5.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 P 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
段是(
)
A.利用 GPS 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 GIS 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 RS 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