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2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第 2 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最大的
1.地位:是全国①______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
中,②___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特点: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
技术,实现③____________。
三江平原
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④______的
前提。
商品化
玉米
3.主要粮食作物:⑤_____、小麦、水稻等。
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问题:东北地区人口激增,⑥_______的农林开发,
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表现在水土
流失,⑦_____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
频繁和环境污染。
高强度
黑土
生态效益
2.治理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
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⑧_________的统一。
3.目标:建设成我国最大的⑨_________基地和高水平的
农业专业化区域。
绿色食品
商品粮
4.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强化⑩______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
保国家粮食需求。
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2)西部草原区:围绕 _________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
题,结合 _________________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和 __________业。
舍饲畜牧
(3)山区:以 _____________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
品,在半山区实现“ _________”,在山区发展 _________
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森林资源保育
特色农业
)
1.不属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广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C
立体开发
2.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
A.江汉平原
C.珠江三角洲
B.三江平原
D.太湖平原
【答案】B
的是(
)
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全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3.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
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答案】A
色食品基地是哪一区域的农业发展重点?(
)
B.山区
D.黑龙江垦区
A.西部草原区
C.平原区
4.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
【答案】C
5.关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
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
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B.加大了西部草原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保护
C.中部产量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影响商品率提高,削弱商
品粮基地的地位
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A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
图 4-1-4
农业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
原
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
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
保国家粮食需求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
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
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2)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西
部
草
原
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
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
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
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
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
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
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
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
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样题】(2010 年东莞期末)读图 4-1-5,回答(1)~(3)题。
图 4-1-5
(1)开垦 P 平原首先应该(
)
①结合经纬度判断,P 点是我国的三江平原;②
由图例可知,该地为沼泽地。
开垦 P 平原→首要做的是排干沼泽的水。
【答案】D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国家在 P 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
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B.土壤条件
D.光照条件
P 地地处北纬 45°~50°之间,热量不足。
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
然条件→根据提取信息可知→热量条件是影响 P 地农业生产的
不利条件。
【答案】A
(3)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 P 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
)
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C.湿地
B.水源林
D.草地
①P 地有大量沼泽分布;②沼泽是一个重要的湿地
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恢复生态系统、保
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C
教师专享
【备用样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 年 2 月 1 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
定“三农”。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 28 点措施以促进农业稳定发
展与农民持续增收。2008 年,我国夏粮生产已实现连续 5 年增
产,单产也创历史新高,切实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其中,商
品粮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
①甲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乙地为我国东
北平原部分地区。
根据省区图轮廓→判断甲、乙两基地的位置名称
→推出主要生产作物类型。
【答案】水稻
冬小麦
甜菜
大豆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基
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
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劳动力充足。
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
社会经济条件的对比→分析甲基地的区位优势。
【答案】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
力充足
(3)简述甲基地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①甲基地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
原;②由于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原因导致湖面萎缩,洪涝灾
害多发。
甲基地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人口众多,水土流
失、围湖造田等严重→解决途径→因地制宜,平原区农业发展
的方向及重点。
【答案】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①乙基地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②乙
基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宜农荒地多。
根据甲、乙两基地的人均耕地面积、谷物单产、
农业科技投入等作比较→分析乙地商品粮发展潜力大。
【答案】乙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
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
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而
甲商品根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商品粮
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减少;目前单产
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5)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通过科技投入、品种改良等手段
实行专业化生产来增加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核心内容:稳定人均粮食产量→针
对粮食产量、人口问题→提出合理举措。
【答案】控制人口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推广
机械化生产,提高作物单产。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据新华网哈尔滨 2008
年 10 月 6 日电: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 2012 年使全省粮食
总产登上 1 000 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 800 亿斤。今后
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
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
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D.水稻和花生
C.油菜籽和甜菜
【答案】B
)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答案】C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
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
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
附加值
【答案】D
图 4-1-6 示意我国某省区域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读图
完成 4~5 题。
图 4-1-6
4.关于图中 A 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 A 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A 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 A 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 A 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答案】C
5.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
②适宜建
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
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图 4-1-7),回答下列问题。
图 4-1-7
【答案】B
(1)⑤是____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作物的美国农业地域
是____(①、②、③、④)。
三江
④
(2)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___,
但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④处是以_________经营,⑤处则以
_________经营。
商品谷物农业
家庭农场
国营农场
(3)我国已加入 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
区的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③为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力廉价
土地租金低
乳畜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沼泽”作为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
用和保护“沼泽”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1~3 题。
)
1.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松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B
2.下列关于东北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沼泽是生态系统
②沼泽是蓄水池,也是湿地
④应有计划地开发利用东
③沼泽可缓和气温的日年变化
北沼泽,以扩大耕地面积
B.②③④
D.①②③
A.①②④
C.①③④
【答案】D
)
3.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沼泽”的正确方向是(
A.排水开垦
B.发展养殖业,建立自然保护区
2009 年 10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
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
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 4~5 题。
)
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进行绝对封闭,让其自然发展
D.大力捕猎沼泽动物,发展加工业
【答案】B
5.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
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 2009 年制
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
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