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1课时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 1 课时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地理条件
1.东北概况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①_____________
东部。
内蒙古自治区
商品粮
(2)地位:我国重要的②______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
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a.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③_____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b.熟制: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c.影响: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④_________的影响。
(2)地形
a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适宜发展
⑤________。
林牧业
高原
b.东北地区包括⑥______、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
(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季风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提
供⑦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机械设备
交通发达
(2)交通运输:⑧_________,对外联系方便。
(3)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⑨____。
低
农业布局特点
生产方式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⑩_________的不同。
2.耕作农业区
(1)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2)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减少
增多
a.玉米——普遍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_____。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 ______。
c. _____——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及
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水稻
3.林业和特产区
(1)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
的林区。
大小兴安岭
(2)特产
a.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b.延边盛产 _______。
苹果梨
柞蚕茧
c.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时我国最大的 _________
产区。
d.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4.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
(1)主要分布在 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 _______和 _______,是闻名
国内的良种。
三河牛
三河马
东北红牛
(3)松嫩平原西部是 _________的商品生产基地。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
③自然地
域完整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
⑤生产部门齐全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A
)
2.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气候条件的制约
C.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答案】D
3.东北地区水稻多种植在
(
)
A.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
B.松辽平原
C.北纬 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答案】D 点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生长季较短,
是春小麦的主要分布区,松辽平原是玉米集中分布区。水稻多
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已扩展到北纬 50°以北的黑
龙江沿岸,但此处还不是水稻的主要种植区。
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
B.冬小麦、玉米
D.高粱、亚麻
A.春小麦、大豆
C.棉花、水稻
【答案】A
5.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
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
热量条件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
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
种和生长不利
【答案】B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该区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最东
部是我国经度最东的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
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
海。
3.政治地缘位置:它的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
斯、蒙古相邻,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
境线,具有明显的边贸优势。
二、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发展的有利
条件,如下: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工业、交通、人口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地形 自然条件 农业布局
平原地区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形
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季 商品粮生产活动
山地丘陵 宜林面积广 林业生产活动
西部高原区 宜牧面积广;降水多;草类茂
盛;牧草优质 畜牧业生产活动
三、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
平原、三江平原和辽
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茧、苹果梨、苹果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2.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
【样题】(2011 年茂名检测)图 4-1-1 是沿 46°N 纬线附近
我国境内某地区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4-1-1
①甲地气温和降水特点:雨热同季,最冷月气温
在 0℃以下;②乙地气温和降水特点:全年降水较少,冬季寒冷
干燥;③我国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甲地→气温和降水特点→温带季风气候;
乙地→气温和降水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
甲地是__________气候,乙地是__________气候。
(2)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可能是____________山脉。
①该地在我国境内 46°N 纬线附近;②此山脉为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提取信息可知→该地为我国东北地区→山脉为大
兴安岭。
【答案】大兴安岭
(3)甲地是__________(地形名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
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
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②46°N 纬线附近;
③温带季风气候。
地形区判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松嫩平原→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为大豆、甜菜、亚麻。
【答案】松嫩平原
耕地面积广大,宜农荒地多,土壤肥
沃
大豆、甜菜、亚麻
(4)乙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该问题的
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_因素(自然或人为)。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畜牧业为主→过度放牧→草场破坏→
土地荒漠化。
【答案】土地荒漠化
人为
教师专享
【备用样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前苏
联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1)甲地属于_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
件是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____。乙地属
于 ____________ 气 候 , 对 种 植 玉 米 有 利 的 气 候 条 件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
________平原。
①甲地位于 46°N、62°E,全年降水少,最冷月气
温 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 ;②乙地位于 44°N、125°E,雨热
同季,最冷月气温在 0℃以下;③玉米生长习性:喜温喜湿;④
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三江平原为春小麦,松嫩平原为玉
米,辽河平原为水稻、春小麦。
①甲地→地理位置、气温和降水特点→温带大陆
性气候→降水少→不利于玉米生长,适合牧草生长;
②乙地→地理位置、气温和降水特点→温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季→利于玉米生长。
【答案】温带大陆性
降水少(干旱)
畜牧业
温带季风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长
松嫩
3 438.7
2 775.2
9.5
654.0
2005
3 513.0
2 901.5
11.4
600.1
2004
3 190.3
2 627.2
22.1
541.0
2003
3 350.2
2 609.5
53.8
686.9
2001
合计
玉米
小麦
稻谷
年份
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 000 公顷)
(2) 表 中 四 年 数 据 表 明 , 稻 谷 种 植 面 积 的 变 化 趋 势 是
___________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 100%计算,则
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_________,2005 年小麦种植
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__。
①稻谷面积变化 686.9→541.0→600.1→654.0;
②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即“合计”数值。
①稻谷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对比数值大小→先下
降,后上升;
②玉米种植面积百分比→玉米面积/总面积→对比不同
年份计算结果→数值最大为最高值;
③2005 年小麦种植面积百分比→小麦面积/总面积→
9.5/3 438.7=0.28%。
【答案】先降后升
82.6%
0.28%
)
1.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以上各项因素改造难度相同
【答案】C
2.东北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
较大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
③主要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
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2011 年中山联考)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图(单位:
mm)(图 4-1-2),完成 4~5 题。
图 4-1-2
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5.有关东北地区降水量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C.大部分属于湿润区
D.影响东北地区降水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A
6.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
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 、粮仓,“南
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
布示意图(图 4-1-3),回答下列问题。
图 4-1-3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北方荒地属于平原。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__,
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__。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 17°N
扩大至 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
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丘陵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农业技术
【答案】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
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
策扶持。(任答三点即可)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
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
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据此
B.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喜凉的作物,如甜菜
C.东北的无霜期从南部至北部呈递增趋势
D.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是因为土壤肥沃
【答案】B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 2~3 题。
2.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农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
C.云贵川地区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B.冀鲁豫地区
D.鄂湘赣地区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答案】B
3.导致 R 地和 Q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地形
C.地形和季风环流
B.纬度和距海远近
D.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答案】A
点拨:在 R 处等值线基本与纬线平行,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热量的纬度变化;Q 地的山地为东北—西南走向,其
等值线延伸方向和该地的地势变化相一致,四川盆地的西北部
为高原。
冻土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天寒冰冻结,夏天全
部融化的岩土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
读季节冻结与融化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 4~5
题。
)
4.根据图示,季节冻土的分布特点是(
A.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加
C.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随着海拔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降低
【答案】D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季节性冻土有一个时间
和空间上的最大范围,然后表现为向南厚度降低,向高纬、高
海拔厚度增加。
)
5.我国东北地区季节冻土冻结和融化的规律是(
A.季节冻结层每年 6 月开始产生
B.季节融化层每年 6 月开始产生
C.季节冻结层每年 10 月达到最大厚度
D.季节融化层每年 10 月达到最大厚度
【答案】D
点拨:东北地区的季节冻土融化和冻结在时间
上并不是在气温最高或最低的月份,而应该是错后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