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1
2
3
4
B
B
C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D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7
6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①衍太太 ②范爱农 ③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 ④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到误会再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工作充满热情。⑤南京求学 ⑥弃医从文 ⑦范爱农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9
10
11
12
13
14
15
8
综合实践·素养练
16
17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不逊(xùn) 下咽(yà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畸形(qí) 匿名(nì) 烟尘斗乱(dǒu)
C.绯红(fēi) 解剖(pōu) 喝彩(hè) 油光可鉴(jiàn)
D.顿挫(cuò) 厌恶(wù) 驿站(yì) 杳无音信(yǎo)
B
?
?
?
?
?
?
?
?
?
?
?
?
“畸”应读jī。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A.标致 订正 成群结队 豪不介意
B.优待 樱花 精通时事 美其名曰
C.和蔼 呜呼 几次三翻 好意难却
D.疑惑 教悔 正人君子 大而言之
毫不介意
几次三番
教诲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3.【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
?
?
?
?
?
?
?
?
?
?
?
?
?
?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故事情节”
4.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B
比喻、夸张
反语,讽刺中国留学生固守封建旧习
5. 【2020?黄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A项搭配不当
提高
B项宾语残缺
的要求
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性,注重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项句式杂糅
【答案】D
6.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等。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注意平时积累。
7. 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⑦《_______》
人物
描写
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本题考查对课文《藤野先生》内容的掌握情况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⑦《_______》
人物
称呼
①________
藤野先生
②________(填人名)
对鲁迅的影响
③
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
④
求学
经历
离开家乡——⑤________——赴日学医——⑥________——回国教书
①衍太太 ②范爱农 ③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 ④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到误会再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工作充满热情。⑤南京求学 ⑥弃医从文 ⑦范爱农
8. 【训练点:白描】下列句子没运用白描的一项是( )
一、语文要素训练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D.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C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联想
9. 【训练点:描写方法】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本题侧重人物描写,包含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
B.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那时的“任性”,对藤野先生的帮助并没有完全理解)
C.(他)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成熟稳重的个性)
D.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心理描写,表现出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神态
【答案】D
二、精段品析
【2020?南京期中改编】阅读选文“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0. 选文中“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指前文所述的哪件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前文藤野先生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且关心学生的人。
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的了解情况,解答时要仔细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11. 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酒醉”的表达效果。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答题时结合语境来品析,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
·
“酒醉”本是喝醉酒之意,这些人清醒着却好似酒醉,这里用来形容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喝彩时的精神麻木不仁、幸灾乐祸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讽刺,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当时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难过、无奈、愤慨,对国家命运前途深重的忧虑之情。
12. 选文所写内容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可以删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具体段落、语句作答。
选文不可以删去。选文主要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而奋斗的精神。同时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为下文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做铺垫。所以选段不可以删去。
三、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0、21页第13-15题。
【2020?河南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
本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1)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
(2)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③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
14. 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点拨】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表现手法。第⑥段描写了孩子们踏青的快乐,作者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这种快乐。“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是景物描写,春夏之交的山野清新自然、生机盎然,景物的优美侧面烘托出孩子们来到野外游玩的快乐心情;“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
大把的狗艳艳花……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是对孩子们的一系列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活动形象地展现出孩子们在山野尽情游玩的情景,表现出了孩子们踏青的快乐。
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
15.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6.9月10日快到了,班级组织庆祝教师节活动。
(1)同学们给老师制作了一张教师节贺卡,并题赠一首小诗,请你补充小诗的后两句。
人们常说
老师是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却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仿写能力,观察原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进行模仿。
示例一:老师是太阳
光辉自己,照亮大地
示例二:老师是彩虹
亮丽自己,绚烂天空
示例三:老师是花朵
绽放自己,装扮世界
(2)下图中,你的两位同学正在构思小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她们此时的情态。不超过60字。
解答此题时,将在图中所看到的情景描述出来,可适当加入主观看法进行描写。
示例:两个同学都身体前倾,睁大眼睛,紧皱眉头,冥思苦想。一个人手拿铅笔,欲写又止;另一个人左手托腮,陷入沉思。
17. 本文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简单勾勒几笔,就使人物极为传神。请你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一个人,也试着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下吧。(100字左右)
片段练笔
思路点拨:首先选择你身边的一个人进行细致观察,观察他/她的容貌、衣着、神情、动作等,然后选择其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方面,用简练平实的语言描写出来。注意要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例文:她中等身材,短发,面相柔和,却又不乏职业的严肃气质;她没有年轻女人夺目的美丽,却有中年女人独有的沧桑和神韵;她眉宇之间透出的一份淡然与从容让她未精心修饰的脸上更显神采,她便是我们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