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7(新人教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7(新人教必修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08 21: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7(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以下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回答以下6题
3.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4.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5.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功能[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C.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 D.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6.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技术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7.比传统地图高明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 ]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区位特征 D.历史意义
8.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以下2题。
9.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10.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城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以下3题。
11.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
12.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13.如下图所示,2000年与l985年相比,C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条件 D.信息
二、填空题
14.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15.下面甲图为“某地区水系图”,乙图为“甲图中B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请据图判断A地是我国的什么地区,并说明判断理由。
(2)B河流域若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河水净化速度最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请写出C湖西岸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
(4)D所在省(区)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地之一。我国2001年加入WTO,当年南方某地榨油厂就进口美国大豆?1 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该省(区)大豆却大量积压在农村。请根据下表分析这个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所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该省(区)“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该省(区)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
该省(区)大豆 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元/千克) 1.6 0.8
运输成本(元/千克) 0.045 0.04
出油率(%) 17 20
加工成本(元/吨) 10+X X
(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首先根据区域边界轮廓特征、河流特征,判断四个区域的名称,从甲到丁依次是:东北三江平原、山东半岛(乙处为黄淮海平原)、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第7题,甲地纬度高,冬季漫长;乙地属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丙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是低温湿润。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雨季长,降水丰富。第8题,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可垦耕地,发展的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并改造中低产田;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并不是“因洼制洼”,而为“因洼制宜”。
3.A
4.B
5.A
6.A
7.A,
8.B
9.B
10.A
11.C
12.B
13.A
二、填空题
14.(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15.(1)大兴安岭。是东西两侧河流的分水岭,地势高;从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可判断是大兴安岭。?
(2)冬季。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区河流处在枯水期,流量小,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由于河流处在结冰期,水流速度慢,不利于净化。?
(3)草地沙化严重。处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应该保护好天然草场,禁止乱牧、滥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4)原因:该省大豆价格高,出油率低,加工成本高。方法:比较法。理由: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措施:降低大豆生产成品;采取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大豆的含油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费;提高榨油厂的集约程度,应用新技术,降低产品生存成本。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