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1(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广西和宁夏分别是我国壮族和回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2题。
1.与宁夏相比,广西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条件优越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价格低廉
2.宁夏回族自治区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盛行风向 D.纬度位置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以下3题。
3.下列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4.有关C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
B.能源、水源不足
C.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制约经济发展
D.酸雨严重
5.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6.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气象预报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读“3S技术的综合运用图”,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以下2题。
7.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RS、 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④和①
B.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③
C.乙部分可掌握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分析水灾损失
D.丙部分可以用来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获取火场精确位置
8.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②交通图层③气候图层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⑥水系图层⑦管网图层⑧城市图层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⑧ D.⑤⑥⑦⑧
9.GIS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是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阅读速度 D.空间分析能力。
10.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①资源调查②人口增长预测 ③环境监测
④自然灾害调查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1.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技术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问物质 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数据集成,便于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 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数据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12.中国国家测绘局选派精干得力的测量员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以期对大峡谷进行实地测量,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峡谷之最。科考人员测得峡谷的深度要借助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以下3题。
1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
A.蓝波段(第1波段) B.绿波段(第2波段)
C.红波段(第3波段) D.近红外波段(第4波段)
1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15.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
①近海赤潮灾害 ②人口分布 ③海上石油污染
④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6.读“我国两大自治区位置示意图”,填表比较两自治区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甲 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冬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17.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下图)。
(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都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主要是考虑 。
(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B
6.[解析] 在区域地理研究过程中遥感广泛地应用于资源调查、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通过对不同时段遥感观测台风中心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了解台风运行的路线及强度,及时做好预警,而这是气象预报的一个方面,气象预报不能算作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A
7.C
8.C
9.B
10.C
11.B
12.B
13.D
14.B
15.D
二、填空题
16.解析:本题以区域地图为材料,综合考查我国内蒙古与西藏的气候、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和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经纬度和政区轮廓可判断出甲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热丰富,但降水少,多沙尘暴和寒潮等灾害;乙为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属于高原(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纬度低、海拔高,光照丰富,但热量不足。
答案:
甲 乙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冬季寒冷;年降水量少
不同点 夏季高温 夏季温凉
冬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离冬季风源地近;受亚洲高压控制 地势高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降水少;多寒潮;多沙尘暴 热量不足
17.(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
(3)人地协调发展
(4)解放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十几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当选为“新天府”。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8(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1.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3.遥感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得信息快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成本低,效益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图回答以下4题
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长白山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3S”技术即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它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广泛。联系地理知识回答以下2题。
8.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9.下列各项中,不可以应用“3S”技术的是( )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器的发射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10.2008年9月上旬,飓风“古斯塔夫”“汉娜”“艾克”和“约瑟芬”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可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有(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⑤雷达
A.①⑤ B.①②
C.③④ D.②⑤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11.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12.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13.第9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二、填空题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闭幕。作为广州亚运承办理念的“数字亚运”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将载入亚运史的辉煌史册。“数字亚运”的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亚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亚运会期间,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的中国北斗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一同为世人提供了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服务。
(1)数字地球最主要的支撑技术主要是什么?
(2)中国北斗、美国GPS等可提供哪些信息?主要功能是什么?
(3)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数字亚运”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便利?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地最著名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b地最著名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
⑵甲图所示水域的盐度比乙图所示水域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⑶b、c两地降水少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⑷A所在地区开发建设的方向是什么?
⑸甲图所示水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B
5.B
6.C
7.A
8.[解析] GPS可以确定出租车的位置,GIS可以在系统中查找并输出。
[答案] D
9.[解析]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是一种数字的统计,而“3S”技术主要侧重于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因此不可以使用。
[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关键是明确“3S”的应用范围,不可混淆。RS主要用于获取信息、资源普查、灾害监测;GIS进行信息分析处理、提供决策。GPS主要是定位导航功能。而雷达监测受限较大,主要针对规模较小的地物。数字地球是综合应用了“3S”技术,主要应用在整合信息上。 B
11.A
12.B
13.B
二、填空题
14.解析:本题以数字地球与“数字亚运”为背景材料,考查数字地球的含义、支撑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第(1)题,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主要是“3S”技术。第(2)题,中国北斗、美国GPS等均属于全球定位系统,故结合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及作用回答即可。第(3)题,广州亚运会期间“数字亚运”可达到其目标: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亚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例如,当你去亚运场馆观看比赛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使你快捷、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当你因事不能观看比赛,可以用手机操纵家中的录像机录下比赛实况,回到家中利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观看精彩纷呈的赛事。
答案:(1)“3S”技术。
(2)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定位和导航。
(3)当你去亚运场馆观看比赛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使你快捷、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在亚运场所,你可以享受各种移动通信服务,如移动上网、移动电视等,还可以通过多语言智能机器人实现与外国朋友的无障碍交流。如果你因事不能观看比赛,可以用手机操纵家中的录像机录下比赛实况,回到家中利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观看精彩纷呈的赛事。你还可以在网上,欣赏亚运比赛项目的仿真模拟、虚拟亚运艺术作品展示、历届亚运历史再现、亚运比赛精彩回放等。
15.⑴石油 海盐
⑵大 原因:甲水域是里海,属内陆湖泊,沿岸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入湖河流水量少,蒸发又比较旺盛,故盐度较大;乙水域是北部湾与南海连成一体,沿岸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入海河流多,故盐度较低。
⑶b b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⑷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胜地。
⑸一是水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中亚地区发展农业,截流了大量的入湖河水;自然原因是中来地区气候干燥少雨,蒸发旺盛。二是水污染严重,渔业资源遭到破坏,主要是由于沿岸国家未处理的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开采石油、天然气产生的污染造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6(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以下3题。
1.图中山脉②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
A.第二、三级阶梯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暖温带与寒温带的分界线
2.图中③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谷子 C.春小麦 D.冬小麦
3.制约图中③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光热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广西和宁夏分别是我国壮族和回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2题。
4.与宁夏相比,广西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条件优越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价格低廉
5.宁夏回族自治区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盛行风向 D.纬度位置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以下3题。
6.下列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7.有关C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
B.能源、水源不足
C.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制约经济发展
D.酸雨严重
8.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9.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气象预报
材料一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
材料“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 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期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以下4题:
10.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11.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12.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13.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P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二、填空题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危急关头,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第一时间紧急启动遥感应急响应机制,安排航空遥感飞机执行玉树应急遥感监测任务。
(1)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拍相比,卫星遥感的优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遥感技术除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作用重大外,还在哪些方面有很大作用?请举例说明。
(3)在地震灾害中,除了遥感技术,还能应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来减少灾害的损失?请举例说明。
15.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四川汶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为该地区同一地点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米)地震前、后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8米的分辨率能区分的最小地物面积是____________平方米。
(3)对照地震前、后影像,图示区域山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救灾工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遥感技术在地震救灾中具有的优势和作用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D
6.C
7.C
8.B
9.[解析] 在区域地理研究过程中遥感广泛地应用于资源调查、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通过对不同时段遥感观测台风中心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了解台风运行的路线及强度,及时做好预警,而这是气象预报的一个方面,气象预报不能算作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A
10.D
11.A
12.D
13.A
二、填空题
14.解析:第(1)问,卫星遥感属于航天遥感,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覆盖面广、速度快、不受地面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第(2)问,遥感技术是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的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的观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第(3)问,在地震灾害中,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答案:(1)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2)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勘探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的观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灾害监测。
(3)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GPS可获得地震灾害目标要素的空间坐标数据,实现快速精确定位,比如受伤人员的位置确定、救灾物资的准确投放等。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借助其对震区综合信息的存储、管理、处理、空间分析的强大功能,利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数据信息,迅速生成应急决策方案,为第一时间开展震后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15.(1)沿山麓河谷地带分布。
(2)64
(3)发生大面积滑坡 摧毁房屋,加大人员伤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诱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阻碍交通,增加救援难度,延长救援时间
(4)受地形、交通条件限制少,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范围大、信息量大;同时对可能诱发的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行实时监测,为有效开展救援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合理即可)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3(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1.2008年9月上旬,飓风“古斯塔夫”“汉娜”“艾克”和“约瑟芬”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可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有(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⑤雷达
A.①⑤ B.①②
C.③④ D.②⑤
2008年10月20日,郑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运行。它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有关领导现场观看了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以下2题。
2.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3.“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GPS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4.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5.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6.第9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3题。
7.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8.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9.丁省与丙省相比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读图甲综合图,图乙中国东部沿海12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以下4题。
10.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1.读图乙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 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12.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13.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二、填空题
14.阅读下面三则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以南联盟科索沃省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并一举摧毁了塔利班政府。
材料三:1999年3月27日,北约部队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在脚触地的一刹那,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当间谍卫星把呼救信号传送到北约空袭南联盟指挥所后,美军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6小时后,当一架M—6B电子干扰机发现飞行员的准确位置时,一架MH—60G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的面前,把飞行员接上了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
(1)对南联盟(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 )
①全球定位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2)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
(3)根据材料三判断以下两题:
①在对美国飞行员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你认为属于( )
A.GIS信号 B.GPS信号 C.CRS信号 D.以上都不对
②在对美国飞行员进行的营救行动中,要准确地对飞行员进行定位,依靠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并简要地阐述该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
15.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力是较____________ (高或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受到的是____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关键是明确“3S”的应用范围,不可混淆。RS主要用于获取信息、资源普查、灾害监测;GIS进行信息分析处理、提供决策。GPS主要是定位导航功能。而雷达监测受限较大,主要针对规模较小的地物。数字地球是综合应用了“3S”技术,主要应用在整合信息上。 B
2.C
3.D
[解析] “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
4.A
5.B
6.B
7.解析:甲为松嫩平原,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松嫩平原作物的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故其降水多于甲区域。
答案:B
8.解析: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较肥沃。
答案:A
9.解析:丁省为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大。丙省为山东省,人口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答案:D
10.[解析] A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基本各自独立,水田、旱地、牧区之间以差异为主,没有内在联系;B项,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相对一致性;C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D项,三个干湿地区的界线是一个过渡带,而并非是明确的界线。
[答案] B
11.[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水土配合情况地区差异很大,河北省的水土比重差距最大。
[答案] A
12.[解析] 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
[答案] A
13.[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答案] D
二、填空题
14.⑴B
⑵C
⑶①B
②技术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5.(1)飞机 航空摄影 高?
(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地物接受太阳辐射光或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光的能量及自身受热产生电磁波辐射 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5(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以下3题。
1.图中山脉②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
A.第二、三级阶梯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暖温带与寒温带的分界线
2.图中③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谷子 C.春小麦 D.冬小麦
3.制约图中③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光热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4.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5.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6.第9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7.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8.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9.第9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读图回答以下4题
10.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长白山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1.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2.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3.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14.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二、填空题
15.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
16.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是________三角洲地区。乙图是________三角洲地区。
(2)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中,到达A的是________,到达B的是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三角洲的差异:
比较项目 甲三角洲 乙三角洲
地理位置
主要工业城市
(4)甲三角洲限制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分析乙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B
6.B
7.A
8.B
9.B
10.B
11.B
12.C
13.A
14.D
二、填空题
15.①;②;③;小
16.[解析] 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背景,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城市为上海,到达该地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为京沪线;B城市为香港,到达该地的铁路干线为京九线。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濒临东海,伏旱、台风、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其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交通、劳动力、政策、侨乡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长江 珠江
(2)京沪线 京九线
(3)
比较项目 甲三角洲 乙三角洲
地理位置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主要工业城市 上海、南京、宁波、杭州、无锡 广州、香港、珠海、深圳、澳门
(4)伏旱、台风、春季低温
(5)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土地价格低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市场广阔。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2(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以下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城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以下3题。
3.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
4.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5.如下图所示,2000年与l985年相比,C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条件 D.信息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以下2题。
6.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7.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信息技术通常被称为3S技术,即RS、GRS、GIS
B.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
C.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不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全过程,只能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D.地理信息技术只能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等
9.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0.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11.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中新网电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个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读我国五个自治区略图,回答以下3题。
12.我国五个自治区中,有大面积干旱区分布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下列关于五个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个自治区都位于沿边地区
B.与②自治区相邻的国家最多
C.与⑤自治区相邻的省区最多
D.③④全属外流区,①②⑤全属内流区
14.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一组是( )
A.abef B.cehg C.dehg D.efhg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面三则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以南联盟科索沃省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并一举摧毁了塔利班政府。
材料三:1999年3月27日,北约部队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在脚触地的一刹那,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当间谍卫星把呼救信号传送到北约空袭南联盟指挥所后,美军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6小时后,当一架M—6B电子干扰机发现飞行员的准确位置时,一架MH—60G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的面前,把飞行员接上了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
(1)对南联盟(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 )
①全球定位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2)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
(3)根据材料三判断以下两题:
①在对美国飞行员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你认为属于( )
A.GIS信号 B.GPS信号 C.CRS信号 D.以上都不对
②在对美国飞行员进行的营救行动中,要准确地对飞行员进行定位,依靠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并简要地阐述该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
16.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D
8.B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遥感技术通过感应装置获取地球表面上的面状信息,且具有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的特点,利于获取地球形状的精确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帮助精确研究地球的形状。
A
10.A
11.A
12.D
13.C
14.B
二、填空题
15.⑴B
⑵C
⑶①B
②技术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6.(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4(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1.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2.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3.第11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4.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导,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以下2题。
5.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 ℃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6.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2题。
7.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8.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以下2题。
9.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0.“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GPS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1.Google公司发布推出了一款卫星影像地图服务新产品——Google Earth。通过互联网搜索指定的数据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家的房顶,同时精确地显示鼠标指针处所代表地点的地理坐标。下列对Google Earth软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应用的核心技术是GIS技术 ②真正实现了数字地球 ③Google Earth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RS、GIS ④方便人们分析区域的空间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下图,回答以下3题。
1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13.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1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最近欧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探险、考察、旅游都可通过与地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准确的位置。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检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3)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4)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你认为较准确的是( )
A.有指向标的地图 B.经纬网地图
C.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地图 D.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科技的反战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基础服务的
16.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解析:区域有一定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与其他区域有区别;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答案:D
5.D
6.B
7.D
8.A
9.C
10.D
11.D
12.B
13.D
14.B
二、填空题
15.(1)“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如下工作: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及旱涝灾害;光热及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污染监测、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如下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全球生物分布;全球产业结构监测等。
(3)B
(4)B
(5)B
16.(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www.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7(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以下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手段。据此回答以下6题
3.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4.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5.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功能[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分析
C.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 D.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6.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技术程序是[ ]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7.比传统地图高明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 ]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区位特征 D.历史意义
8.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以下2题。
9.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10.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城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以下3题。
11.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
12.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13.如下图所示,2000年与l985年相比,C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条件 D.信息
二、填空题
14.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15.下面甲图为“某地区水系图”,乙图为“甲图中B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请据图判断A地是我国的什么地区,并说明判断理由。
(2)B河流域若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河水净化速度最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请写出C湖西岸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
(4)D所在省(区)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地之一。我国2001年加入WTO,当年南方某地榨油厂就进口美国大豆?1 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该省(区)大豆却大量积压在农村。请根据下表分析这个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所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该省(区)“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该省(区)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
该省(区)大豆 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元/千克) 1.6 0.8
运输成本(元/千克) 0.045 0.04
出油率(%) 17 20
加工成本(元/吨) 10+X X
(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首先根据区域边界轮廓特征、河流特征,判断四个区域的名称,从甲到丁依次是:东北三江平原、山东半岛(乙处为黄淮海平原)、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第7题,甲地纬度高,冬季漫长;乙地属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丙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是低温湿润。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雨季长,降水丰富。第8题,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可垦耕地,发展的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并改造中低产田;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并不是“因洼制洼”,而为“因洼制宜”。
3.A
4.B
5.A
6.A
7.A,
8.B
9.B
10.A
11.C
12.B
13.A
二、填空题
14.(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15.(1)大兴安岭。是东西两侧河流的分水岭,地势高;从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可判断是大兴安岭。?
(2)冬季。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区河流处在枯水期,流量小,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由于河流处在结冰期,水流速度慢,不利于净化。?
(3)草地沙化严重。处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应该保护好天然草场,禁止乱牧、滥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4)原因:该省大豆价格高,出油率低,加工成本高。方法:比较法。理由: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措施:降低大豆生产成品;采取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大豆的含油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费;提高榨油厂的集约程度,应用新技术,降低产品生存成本。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