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4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6 18: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____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______。
1、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
_______的相对稳定
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
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
常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________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
?
?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食物
O2
CO2
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识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并比较不同神经中枢的调节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损伤导致的不同言语功能障碍。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__。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反射 
反射弧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3.反射过程及经过的结构
[A]__________(接受刺激产生兴奋)→[B]____________(传导兴奋)→[C]____________(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 
K+ 
Na+ 
K+ 
外正内负 


Na+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单向传递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
[A]____________: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维持____________的中枢。
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C]脊髓:调节__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
[D]下丘脑:________调节中枢,__________调节中枢,与____________等的控制有关。
[E]________: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____________。
2.关系: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躯体运动 
体温 
水平衡 
生物节律 
脑干 
呼吸中枢 
脊髓 
脑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____________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_____________。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的建立有关。
神经系统 
行为、习惯 
积累经验 
贮存和再现 
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新突触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缩手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反射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背1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
大脑: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
小脑:动作的协调性
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反射和传导
反射种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
训练形成的
(大脑皮层的参加)
背2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①完整性:
②单向性(方向性):
感受器
五部分缺一不可
不能反过来传导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
兴奋
背3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功能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关系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新课程11页,课后看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一个个神经细胞)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反射弧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
产生的兴奋应是先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再在神经元间传递。
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传导方式----神经冲动
结论: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
a
b
a
b
a
b
a
b
刺激
-
+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课本
第18页
(1)传导过程:
(3)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
可以是双向的
刺激
(4)传导特点:
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

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
(2)传导方向: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突触传递
?
突触的概念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
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突触种类:轴突——树突
轴突——细胞体
突触
突触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
另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思考:神经冲动如何从前膜经间隙传到后膜?
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一神经元轴突兴奋
突触小体
突触
小泡
释放
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突触前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
突触小体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特点:单向性
小结
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
(细胞间的传递)
神经元内: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特点:双向性
速度快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突触延搁
特点
单向性

脊髓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
小脑
脑干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独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吗?
资料分析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资料3: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情况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现象。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
神经中枢的分布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
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低级中枢受相应
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
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
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
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
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A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C
4.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C
5.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B
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
和e处
C
2.连一连
①W区损伤    
a.不能听懂话
②V区损伤
b.不能看懂文字
③S区损伤
c.不能写字
④H区损伤
d.不能讲话
答案:①-c ②-b ③-d ④-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