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年级下册 期末尖子生必刷题 09 植物的茎与叶及其作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8年级下册 期末尖子生必刷题 09 植物的茎与叶及其作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6 23: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8年级下册
期末尖子生必刷题
09
植物的茎与叶及其作用
一、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2.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B.?伤口的下方???????????????????????C.?伤口的上、下方???????????????????????D.?木质部
3.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4.(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5.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
)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6.(2020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7.(2020八下·拱墅期末)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上来的
D.?氮肥可以促进其根系发育、花芽分化
8.(2020·滨江模拟)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9.(2020八下·天台月考)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茎中具有形成层是与使茎长高的功能相适应的
B.?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
C.?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着大量的气孔是与其散失水分的功能相适应的
D.?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
10.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________。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11.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12.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
⑴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三
⑵________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步骤四
⑶几天后,观察________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1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______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14.(2020八下·长兴期末)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________(填“A”或“B");
?
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12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680
960
(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15.(2020八下·拱墅期末)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________?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________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________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________?管。
16.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秤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
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见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g
66g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
80g
78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g
150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g
137g
(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选填“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
17.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________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________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________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________。
18.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当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第________组。
二、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19.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0.?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21.(2020八上·余姚期中)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22.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3.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B.?甲→乙→丙→丁??????????C.?丁→乙→甲→丙??????????D.?甲→丁→乙→丙
24.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25.(2020八下·柯桥期末)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计的装置,能验证叶气孔多少的实验是(???

A.?B.?C.?D.?
26.(2020·吴兴模拟)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能带走叶片上的部分热量
C.?保卫细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左图所示
27.(2020·天台模拟)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各项生理活动相关的不同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B.?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适当增加①的含量利于农作物的增收
C.?若③表示水,则它主要用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白天,绿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8.(2019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
??)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右侧下降???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C.?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左侧下降??????D.?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29.(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产生。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30.(2019八下·乐清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不考虑温度对水滴排出的影响)。实验记录的是相同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B.?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C.?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D.?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
31.(2020八下·江干期末)植物的茎横截面如图所示,水分被根吸收后运输到茎,再从植物茎________部(选填图中的甲”、乙”、"丙'、丁”)的________管运输到植物的叶,一部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通过植物茎自上而下地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绝大部分的水分以气态的方式通过叶片表面________(填图中序号)以________的方式散发到空气中。
32.如图为植物叶片纵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中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
(1)叶片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大部分是由[________]、________运来的。
(2)对叶片内部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结构的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此进行。
(4)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________
]、________,它的开闭受________的控制。
33.(2020八下·上虞期末)“黄金食品”玉米是我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图是玉米一生的部分生理活动及部分结构,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为玉米根尖的一部分结构,箭头表示水分移动的方向,此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2)已知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气孔的大小来控制蒸腾速率,该结构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__(填“上”或“下”)表皮。图乙是玉米叶气孔在不同状态下的三张图片,当供水过多时的气孔状态是图________。
(3)图丙为玉米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其中玉米开始出现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在________(填“b点之前”、“b点”或“b点之后”)。
34.(2020·余姚模拟)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如图乙,可观察到________处呈红色,因为此处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35.(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
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________作用。
(2)干旱地区农民一般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根系发达,叶片表面积减少、厚度增加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6.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B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装置中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
隔2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__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________(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________。
(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和________。将装置D与装置________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________叶片下表皮。
37.(2020八下·萧山期末)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8.(2020八下·温州月考)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取了一些梧桐枝叶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风速有关;
猜想二: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光照有关;
猜想三:…
【制定计划.获取证据】
针对猜想一,小组成员选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梧桐枝叶,将梧桐枝条的下端分别与灌满稀释红墨水的U形管左侧相连通,设为A、B两组,控制A组有风.B组无风,如图甲所示。
每隔2分钟测出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记录。重复实验,得出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环境
液面下降距离(mm)
实验结论
第一次实验
A
有风
15
……
B
无风
9
第二次实验
A
有风
16
B
无风
8
(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兴趣小组选用阔叶的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39.(2019·杭州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方法
2: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
请回答问题:
(1)在方法1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________(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2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
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________mB—mA(选填“>”、“<”或“=”)。
答案解析部分
一、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
A
10.【答案】
(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
(2)(3)B
11.【答案】
有机物;上
12.【答案】
将A组玉米幼苗竖放,B组玉米幼苗横放;用大纸板箱罩住A、B两组玉米幼苗,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组玉米幼苗茎的生长方向
13.【答案】
(1)B;筛管(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14.【答案】
(1)A(2)导管
15.【答案】
(1)蒸腾;水分(2)木质;导
16.【答案】
(1)增加(2)没有(3)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
17.【答案】
(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18.【答案】
(1)根;大于(2)二、四
二、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19.【答案】
C
20.【答案】
B
21.【答案】
C
22.【答案】
A
23.【答案】
A
24.【答案】
D
25.【答案】
C
26.【答案】
B
27.【答案】
C
28.【答案】
D
29.【答案】
B
30.【答案】
B
31.【答案】
丁;导管;⑤;蒸腾作用
32.【答案】
(1)③;叶脉(2)①;上表皮;⑤;下表皮(3)②;叶肉细胞(4)⑥;气孔;保卫细胞
33.【答案】
(1)大于(2)下;b(3)b点之前
34.【答案】
(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3)B
35.【答案】
(1)蒸腾(2)B
36.【答案】
(1)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定量实验(2)4(3)C;D;A(4)B;A(5)少于
37.【答案】
(1)一(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程,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38.【答案】
(1)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有风吹拂的梧桐蒸腾作用快;梧桐的蒸腾作用与风速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大的梧桐蒸腾作用快
(2)阔叶的梧桐叶面积大,蒸腾速率大,现象明显(3)木质部
39.【答案】
(1)②①③;叶绿体(2)防止水分蒸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