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精品卷】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精品卷】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6 23:46:4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复习精品卷】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输导水分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韧皮部中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运输到叶,大部分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去的
2.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树皮上会长出“节瘤”,影响植物的生长。与“节瘤”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阻断了木质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B.阻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C.阻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D.阻断了韧皮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3.
有关生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于草地土壤
B.森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主要依靠枯枝落叶的腐烂
C.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残体,转化为腐殖质
D.动物主要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物
4.
如图所示,这是某省在不同年代水土流失的面积图,以下关于该省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许多地方出现对森林乱砍滥伐现象
B.人们对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C.降水过于丰富,洪涝灾害频发
D.强取耕地和把薪柴作为能源
5.
如图所示,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该实验证明了根尖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土壤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
6.
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
B.萝卜细胞渗透压会减小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
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增强
7.
关于叶的结构和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都有叶绿体
C.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叶脉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8.
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9.
将大小、生长状态一致的植物分成3组,甲、乙置于黑暗处,丙进行适宜光照。水分蒸发量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由半透膜包裹蔗糖溶液的丙小袋放入盛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甲、乙装置中(如图所示),结果甲装置中的丙袋保持原形状且体积几乎不变,乙装置中的丙袋萎缩、体积变小。则甲、乙、丙三种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A.甲最大,乙与丙相近
B.甲最小,乙与丙相近
C.乙最大,甲与丙相近
D.乙最小,甲与丙相近
11.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下列哪种给果树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  )
A.撒在果树树干近旁的地表
B.撒在果树树冠周围的地表
C.在树干周围挖坑施肥并掩埋
D.在树冠周围挖环形沟施肥并掩埋
12.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下列有关叙述不科学的是(  )
A.肥料的作用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B.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主要是氮肥、磷肥和钾肥
C.施肥时应以农家肥料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
D.多施钾肥可使植物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13.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通过导管运输,d通过筛管运输
B.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D.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14.把带叶的冬青枝条插到红墨水中,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当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洗掉枝条表面的红墨水,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关于这些小圆点以及它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B.导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C.筛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D.筛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15.蒸腾作用的过程是(  )
①来自根部的水分;②少部分化为水蒸气;③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④大部分化为水蒸气;⑤通过导管输送到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
D.①⑤④③
16.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  )
A.下沉
B.上浮
C.仍悬浮
D.无法确定
17.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见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项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μm)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8.雪灾过后,有些植物相继被冻死。你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植物叶片被雪覆盖后,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停止——植物“饿死”
B.温度太低,植物叶片的气孔全部关闭——植物“闷死”
C.植物因吸收不到液态水——植物“渴死”
D.细胞液结冰后体积增大,导致细胞膜破裂——植物“撑死”
19.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
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
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20.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空 气

粉砂粒
砂 粒
黏 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__________。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__________(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__________(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
22.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间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洞内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并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分析出现的变化。
(1)甲萝卜洞内的水慢慢变__________(填“多”或“少”)了。
(2)上述实验说明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质量分数和外界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当细胞液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溶液质量分数时,细胞就
__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
(3)如果再给你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请你增加一个对照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你对这个萝卜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图一表示小明同学探究水分散失主要途径的实验设计,他将四个生长状况相同、叶片数量相同的枝条分别浸泡在四个相同的试管中,编号为A、B、C、D,并在试管液面上滴加了植物油。之后,他按如图所示方法分别对四个枝条做了处理。最后,称量四支试管的质量,并将它们都调整到80克。一段时间后,小明再次称量四支试管的总质量,结果如图二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在水面上加植物油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士林在本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你推测,图二中的线段Ⅱ表示的是哪个试管的情况?__________。
24.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产量。如图1所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2所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生理过程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表示__________,此时,物质D是通过________运输到其他器官的。
(2)若C表示水,此时图1表示叶片正进行__________,它对植物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面积指数为__________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4)通过对图2曲线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5.持续的干旱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春雨贵如油”,水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干旱造成植株失水萎蔫。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旱也造成小麦减产。图乙中小麦日均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对于小麦而言,蒸腾作用不仅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是由一对__________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和叶中的__________运送到叶肉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__________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27.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__________。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cm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cm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4分)
28.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被和水土保持有什么关系”,他们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选取三块具有相同坡度(倾斜约20°)的土壤,其中一块被密闭的草坪所覆盖;另一块虽有杂草分布,但植物分布比较稀疏(土壤表皮有植物根分布,但地上部分植物不多);第三块土壤完全裸露。分别命名它们为A、B、C地;
②在三块土壤底部各挖一个小洞,然后分别在三个小洞中各放入一只大烧杯(分别标有A、B、C);
③在土壤上端一定距离处,称取等量的水,用水壶模拟雨水冲刷土壤,让流下土壤的水土进入大烧杯中;
④分别称量A、B、C三只烧杯中的水土质量,结果如表所示;
⑤加热烧杯使水蒸发,称量流失土壤的质量,结果如表所示。
烧杯编号
烧杯中的水土质量(克)
流失土壤的质量(克)
A
503
3
B
509
11
C
523
31
分析以上实验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所示。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30.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栽培;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③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一个“土坨”。其中①②措施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甲、乙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产情况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6分)
31.如图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提示:果树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
(1)在A、B处环割前后,该枝条的水分运输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什么?
(2)该枝条环割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图中圆圈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怎样?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基础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BBACB
6-10
CCCCC
11-15
DDABD
16-20
AAD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4.(1)氧气
筛管
(2)气孔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促进水分的吸收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40
(4)合理密植
25.(1)A
根毛区
生有大量根毛
(2)抽穗期
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6.(1)保护
气孔
半月
(2)导管
蒸腾
27.(1)无机盐
(2)测量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4分)
28.(1)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分
(2)良好的植被能使土壤不流失
29.(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30.(1)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减少对植物的幼根和根毛的损伤
(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①无机盐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②没有及时更换土壤浸出液
四、解答题(共6分)
31.(1)环割树皮没有伤到木质部,水分是通过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 
(2)甲发育良好,乙停止发育
 
(3)果树会慢慢死亡 果树根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掉(或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死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