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精品卷】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提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精品卷】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提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6 23:47:37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单元复习精品卷】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提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的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某同学用缺氮的营养液培养上述若干幼苗,然后对幼苗进行如下不同处理,随后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出现缺氮症状的是(  )
A.剪掉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的幼苗
2.
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A.将两条环割的柳枝,一条放入水中,另一条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割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割在茎的基部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浸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将在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3.
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里的水分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4.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采集同种植物的叶片标本,数出气孔的数目并算出平均值,绘制了柱状图。据图推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
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
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②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图中⑤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气孔的开闭由[⑥]保卫细胞控制
6.
下列关于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独立的两个过程
B.先吸收水分
C.先吸收无机盐
D.吸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7.
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
B.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
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阴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8.
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如下研究,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9.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实验装置①、②、③、④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个装置中,枝条的生理状况应基本相同
B.①、②两个装置中,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的是②装置
C.③、④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③装置
D.③、④两个装置的实验可知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是实验组
B.乙组的叶未被摘除
C.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1.不同的无机盐在不同的植物中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是有关各类无机盐与其相对应的作用,其中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  )
A.含钾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植物枝繁叶茂
B.含钙的无机盐能使植物根深茎粗
C.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植物茎秆壮健
D.含磷的无机盐能促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12.如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
C.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
D.Ⅰ植物主要在夜间利用CO2
13.将同样的带叶树枝分成A、B、C、D四组,A组用凡士林涂满上表皮,B组用凡士林涂满下表皮,C组用凡士林涂满上、下表皮,D组不涂凡士林,散失水分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A、B、C、D
B.D、A、B、C
C.D、B、A、C
D.C、A、B、D
14.如图所示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5.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喝水”时,有机物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16.甘薯中含较多糖分的原因是(  )
A.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
B.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根
C.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和导管运输到根
D.甘薯根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自己制造了糖分
1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28
℃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脉中的导管
B.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28
℃。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下移动
C.在C点时起,植物只有光合作用
D.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影响活细胞中的酶的活性
1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19.图一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①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部位
B.图二中③是蒸腾作用水分排出植物体的“门户”
C.图二中③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上表皮,这样有利于水分和气体散失
D.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20.在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mL清水,再在两量筒内各插入一株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每隔10min记录一次两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表中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甲(mL)
10.0
8.3
7.1
6.5
乙(mL)
10.0
9.8
9.7
9.5
A.甲量筒内芹菜的蒸腾作用比乙量筒内芹菜强
B.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C.叶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1.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验证的是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
22.某蜜瓜香甜清脆,瓜肉肥厚,深受消费者喜爱,多采用温室大棚栽培,春末上市(如图甲)。请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甜瓜幼苗,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移栽时根部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甜瓜苗施加适量的有机肥,使得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是某温室从0时开始持续密封24h,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_________区。(填字母)
(2)③表示_________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3)a区内有了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该结构属于_________组织。
24.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甲。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刻度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乙。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_运输到根部。
(2)要证明番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_________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
A.不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
(3)图乙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对其光合作用进行研究绘制如图曲线。图甲是在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乙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产物是有机物和_________。
(2)根据图甲分析,光照强度最适宜的范围是_________μmol·m-2·s-1。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反而下降,是因为蒸腾作用过强,部分_________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3)根据图乙可知,35℃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6.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h后,指针位置将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_________。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质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见表(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的处理
质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27.小金从一株在黑暗中放置了两天的绿色开花植物上剪取一段枝条,将它放在阳光下,探究它的生理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该枝条插入盛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广口瓶中,几分钟后,截取一段茎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以发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早上将该枝条插入盛有水的广口瓶中,到了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下降了不少,减少的水主要是从叶的_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散失的。
(3)如图所示,若早上将该枝条插入盛有水的广口瓶中,当天傍晚取下a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称得质量为m1;次日凌晨取下b叶片,取同样大小、同样厚度的一圆片,烘干后称得质量为m2.根据已学知识判断,m1_________(填“<”“>”或“=”)m2,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c叶片使用如图装置研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请你参照该装置设计对照实验(写出关键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4分)
2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号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毫升,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分钟,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加入微量甲烯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蓝色小滴溶液(如图所示)。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摩尔/升)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____变量的控制。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
①选择同一地点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树;
②在乙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在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如图所示),其中A、C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调整温度计位置后,若测得三支温度计读数符合下列关系:TB-TA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B-TC
,则小王的猜想是正确的。
30.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
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结果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
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6分)
31.自然界中的植物有时受到一些小伤害却是致命的,有时受到的伤害看起来很可怕,但植物仍能够顽强地活着。
(1)甲图:成都邛崃文君广场附近的人行道上,9棵绿化树木被人为恶意破坏,树干被环切了宽约两厘米的一整圈树皮。邛崃市农林专家预言:这些树木将难以成活。请你说出农林专家预言的科学依据。
(2)乙图:饮马镇山阳村有棵千年的梨花树,心都空了,却开着一树繁茂的花,只靠树皮输送着营养,那种沧桑感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看了特别令人震撼,真可谓一曲生命的赞歌!请你说出空心树仍能成活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提高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CDDAC
6-10
ABCBD
11-15
DABDC
16-20
ADBC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3.(1)c和b
(2)细胞分化
(3)输导
24.(1)筛管
(2)黑暗
B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7.(1)木质部
(2)气孔
(3)>
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将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消耗了一部分
(4)准备另一套实验装置,但用清水代替浓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4分)
28.(1)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无关
(2)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
(3)0.15~0.2摩尔/升
在0.15~0.2摩尔/升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29.(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树干
大于
30.(1)A: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
B: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①将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测14CO2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四、解答题(共6分)
31.(1)因为环切一整圈树皮,破坏筛管,导致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根得不到有机物而死亡
(2)空心树虽然中空,但是导管和筛管没有被完全破坏,水分依然可以向上运输,有机物也可以向下运输,所以还能活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