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关(xiāo)
落辉
燕然(yàn)
采薇
B.徙倚(yǐ)
荆门
征蓬(péng)
绿杨
C.东皋(ɡāo)
薄暮
汉塞(sāi)
驱牍
D.萋萋(qī)
马蹄
千载(zài)
早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东皋薄暮望(傍晚)
B.仍怜故乡水(可怜)
云生结海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C.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
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黄鹤楼》一诗的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B.《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C.《渡荆门送别》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野望》一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山野景色。
4.填空。
(1)《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2)江南三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和 。“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是:
?
, 。?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5)《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接抒发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化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描写树染秋色、山染余晖的景色,以动衬静,渲染出祥和宁静的氛围。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念感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中间四句,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知音难寻的孤独抑郁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因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感。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产生的思念故乡之情。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9.下列对颈联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苍茫的意境。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颈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孤寂、感伤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0.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出使的事由和地点,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诗人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1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中“送”字用得巧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了诗人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3.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者,燕是春的使者。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盛景。
D.首联从大处着笔,交代了观景的处所和时令,勾勒出早春的轮廓。
14.“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的“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结合整首诗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听蜀僧濬①弹琴
[唐]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③,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④。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和尚。②绿绮(qǐ):琴名,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③挥手:弹琴的动作。④霜钟:指钟声。
15.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B.颔联的意思是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微风轻拂松树的声音,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轻柔绵长的特点。
C.“客心洗流水”指听了蜀僧濬的美妙琴声,心中好像被流水洗涤一样感到轻快。
D.尾联说明诗人因为听蜀僧弹琴而入神,不知不觉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
16.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蜀僧濬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客心洗流水”中的“流水”一词语意双关,既是对蜀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C.这首诗重点描写听者的感受,从正面表现蜀僧濬琴声的高妙。
D.全诗如行云流水,诗人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7.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唐]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哪个字?说说理由。
(2)有位同学把一首古诗画成了一幅画(如下图),请根据画意写出这首古诗中相关的两句。
参考答案
1.【解析】
B A项,辉—晖,“燕”应读“yān”;C项,“塞”应读“sài”,牍—犊;D项,“载”应读“zǎi”,鹰—莺。
2.【解析】
B 怜:喜爱。
3.【解析】
D 《野望》一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4.(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滕王阁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5.【解析】
C “以动衬静”的说法错误,颔联写树写山,都为静景。
6.【解析】
B 尾联没有进行议论。
7.【解析】
B “芳草萋萋”并不是指“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指草木茂盛。
8.【解析】
D “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产生的思念故乡之情。
9.【解析】
C 颈联描写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豪迈雄壮之感。
10.【解析】
B 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和“归雁”自比,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11.【解析】
D 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故乡之水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不舍之情。
12.【解析】
C “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说法不正确。
13.【解析】
C 诗歌写的是早春景色,而非“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暮春盛景”。
14.示例一:“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钱塘湖春景的美不胜收。
示例二:“行不足”是“最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15.【解析】
B 颔联的意思是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
16.【解析】
C 是从侧面表现蜀僧濬琴声的高妙。
17.(1)示例:我选择“随”字。因为“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2)示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