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课前提问
简述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简要说出五大导向型工业,各导向型工业具体的实例(至少两个)
分析鞍山钢铁厂、宝山钢铁厂发展的区位条件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经过三次大变化,每次变化发生的时期、各时期主导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及代表钢铁工业区
A.①炼铝厂 ②制糖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啤酒厂
B.①啤酒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制糖厂 ④炼铝厂
C.①制糖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啤酒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制糖厂 ④电子装配厂
下图是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2题。
√
√
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对环境的污染考虑,填出左上图空格内字母所代表的工厂名称(备选工厂为: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火电厂、钢铁厂、电镀厂、皮革厂)。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从环境需要考虑,污染空气的工厂应设置在________________,污染水源的工厂宜______________,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___________________。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化工厂
水泥厂
火电厂
钢铁厂
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标要求: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印染厂
织布厂
纺纱厂
棉花
棉纺
棉布
成品布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联系
铁矿石
焦煤
生 铁
焦化厂
烧结厂
铸 钢
钢 材
炼钢厂
轧钢厂
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分厂与总厂的关系)
共用当地的资源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工业的集聚
(二)、工业的集聚(注: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的过程)
工业集聚的形式
1.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
2.各工业企业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并接近用户便于及时反馈信息(新兴产业的集聚)
公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1)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
(2)耗电量大的冶金企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钢铁工业区内有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铸造厂等,它们聚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工业集聚的优势
集聚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距离递减规律,距惠州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比例越高
专业化生产的工业联系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利润和效率,取得规模效益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导致
结果
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工业地带
1.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2.形成: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
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工厂自发的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以降低生产成本。
规划建成
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三)工业地域
(1)大范围工业地域
(工业城市)
特点:面积广,协作企
业多,生产规模大
工业地域的分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需求和自身生产特点
钢铁工业城 : 鞍山 包头 马鞍山 芝加哥(美国) 福山(日本)
石油城 :大庆 克拉玛依 阿伯丁(英)
汽车城:长春 十堰 底特律
鞍钢
宝钢
(2)小范围工业地域
特点:工业联系简单,规模
小,工厂少
3、工业地域的分类:
如面粉厂 制糖厂 糕点厂 糖果厂
此案例体现了工业生产的何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天津开发区的摩托罗拉公司是美国设在亚洲的一个分厂,是天津开发区的著名企业,像这样的分厂,全世界还有几个,而摩托罗拉公司的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的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布世界各地?
探究案例
(1)老工业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一些工业开始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区位条件,使得工业从集聚走向分散。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什么是工业分散
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2.工业分散的几种类型
运输量小,运费占成本少
轻、薄、短、小,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厂
适合分散布局的工业类型:
工业分散
利用地区优势(市场、原料、劳动力)
复杂产品的配件厂
结果
跨国公司
趋向
全球化
中小型
工业分散
(一)工业的分散
老工业区趋于饱和状态,资源缺乏,新建企业外迁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为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市场、原料、劳力)
跨地区、跨国网络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目的
工厂之间不要求工业集聚(原料、产品运输量小)
由于工业的分散现象,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二) 地域联系的方式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使工业的地域联系更为紧密
工业的地域联系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工业联系
生产上的联系
非生产上的联系
信息上的联系
工业集聚和分散
工业地域
大范围工业地域
小范围工业地域
小结
1.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有服装、鞋帽、包带、雨伞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 )
A.有密切的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B.存在着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C.完全没有工业联系
D.无任何联系
√
2.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B.信息联系
C.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 D.非物质联系
√
3.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在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 )
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
B.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
C.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D.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
√
4.关于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B.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获得规模效益
C.凡是存在工业联系的工厂一定形成工业集聚
D.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可以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
5.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
A.电风扇厂 B.机床厂
C.手表厂 D.化工厂
√
√
6.下列城市中由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的是( )
A.天津 B.成都 C.马鞍山 D.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