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3.3 立方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3.3 立方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18: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方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立方根》是《实数》第三小节的内容。实数这章内容不多,篇幅不大,但在中学数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实数之后我们的数学内容将在实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实数不仅是后面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函数以及解析几何的大部分知识做好准备。
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有关体积等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的问题;另一方面,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根的特例一样,它对于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学情分析:
用复习平方根相关的内容为基础,用类比法教学,然后用练习训练巩固相关题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用探究法、类比等方法,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索游戏活动之中。在知识应用上我们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种整体和体系,让平方根和立方根较好的区分和联系之后采用递进练习法。让学生又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阶梯的训练。
教学策略:
本课在“三环四步”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利用导学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2、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立方根的过程,掌握立方根的运算方法。
(2)能区别平方根与立方根。
3、情感态度目标
(1)发展求同异存思维,能在复习的环境中明辨是非
(2)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求法
2)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
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检查脚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正常使用
学生准备(2)学生按组为单位,练习本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察探究

(1)二阶魔方由几个小立方体构成_______(2)三阶魔方由几个小立方体构成_______如果一个魔方由27个小立方体构成,它应该是几阶魔方?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发表意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本题。
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学习激情和热情,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但持续时间有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通过一道数学实际问题引人本节课的新知识。
活动2旧知回顾,引出概念
一、课前导学:1、4的平方根是
,9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2、求下列各式的值:=


=
,=

3、2的立方是
;的立方是

0的立方是
;=

=

=
.总结:正数的立方是
;负数的立方是
;0的立方是
。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若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尝试用较规范的语言描述数学概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本题。
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利用类比的方法由已知得出未知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计算,既熟悉了立方根的定义又让学生感受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以及一个数立方根的唯一性。为后面探索归纳立方根特征做铺垫。
活动3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1: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你能发现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
)=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
);因为(
)=
0,所以0的立方根是(
);因为(
)=
-8,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
)=
-,所以-的立方根是(
).归纳:正数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尝试用较规范的语言描述立方根性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本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对比,思考,计算,猜想,验证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立方根的理解。
(三)尝试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64(2)(3)9
(4)
(5)解:(1)64立方根是

(2)立方根是

(3)9立方根是

(4)
立方根是

(5)立方根是
;2、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本题。
在阶梯式的探究过程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比较轻松的拾阶而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2: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因为=
,=
,所以

因为
=
;=
;所以
.归纳:
一般的,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尝试用较规范的语言描述立方根性质.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给出立方根的特征
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
利用关系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转化的思想,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4应用新知,巩固新知
二、例题解析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解:(1)=
;(2)=
;(3)=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
(2)
(3)
教师展示例题。本次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地用语言表达求立方根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完成。
通过师生共同计算,既熟悉了立方根的定义又让学生感受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以及一个数立方根的唯一性。为后面探索归纳立方根特征做铺垫。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5提高能力,再探性质
讨论1:填空,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1)=

=

(2)=

=
。结论:
=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给出立方根特征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本质上来。并能运用探索出的规律解决问题
讨论2:你能归纳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
老师引导
学生集体回答。
通过性质对比,凸显立方根和平方根性质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这是学生做题的易错点,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避免出错。
活动6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9的平方根是3(
)(2)8的立方根是2(

(3)-64没有立方根(
)(4)-9的平方根是-3
(
)
(5)-3是9的平方根


(6)
(
)2、选择题:(1)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A.±1
B.1,0
C.±1,0
D.以上都不对(2)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
D.±(3)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
A.7
B.-7
C.±7
D.无意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平方根是±3;
B、1的立方根是±1;
C、=±1;
D、>0.3.填空:(1)64的平方根是
,立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2)



4、若
,若
5、一个正方形木块的体积为,现将它锯成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小木块,求每个小正方形体木块的边长.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本题。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
活动7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你还有什么想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教师梳理、概括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
活动8小测反馈,学以致用
四、堂上小测1、正方体A的体积是正方体B的体积的27倍,那么正方体A的棱长是正方体B的棱长的(
)A.2倍
B.3倍
C.4倍
D.5倍2、—的平方根是(
)A、2
B、±2
C、±4
D、不存在3、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
;(5)=
,(6)
=
4、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1)64x3+125=0;
(2)(x+3)3+27=0.
教师巡视
学生自主完成本题。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反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新人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体现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还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1.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实际生活中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立方根的计算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不成问题的,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新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做好准备;
2.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安排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平方根,又有利于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感受了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并学会了从立方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中寻找解题途径。
3.在“探究1”环节中讨论数的立方根的特征,以计算的方式让学生计算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寻找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归纳立方根的特征,这样就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一个从探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在“探究2”环节中,让学生探讨了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它的相反数立方根的关系,由此可以将求负数的立方根的问题转化为求正数立方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