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7 19: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
一、填空题
1.美国著名记者      在《       》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他对红军长征事件的评价。?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                。这本书后来曾易名为《      》。?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于1937年在    (地点)首次出版,几个星期内就加印了5次,销售10万册以上。?
4.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    、    、    、    。?
5.《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      的真实生活。其次在于它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     做了客观的评价。?
6.        是长征中关系重大的一个事件。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    ,他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并取得彝族人的信任。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    的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出其不意地猛扑河边的        ,俘获了    手下的一个团长和他的渡船,确保了北渡的通道。?
二、选择题
7.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其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8.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手法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
A.65周年 B.75周年 C.85周年 D.95周年
9.《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
A.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淮海战役
三、简答题
10.某班举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将下面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人物
①   ?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让我感动的
故事或细节
②? ?
作者评论
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11.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
?
?
?
12.《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
?
1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
?
?
14.《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什么?为什么要易名?
?
?
?
15.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
?
16.你怎样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
?
?
四、阅读题
1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文段中的A是谁?根据文段简要概括这一人物的形象。
?
?
1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然后我转身蹚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文段中的“我”指的是谁?为什么“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
?
?
1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至极……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
?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
?
20.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乙] 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
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1)选文甲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            ;选文乙中的“它”指的是                  。?
(2)《红星照耀中国》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甲、乙中各举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
?
《昆虫记》
一、填空题
1.《昆虫记》是    (国籍)昆虫学家    写就的科普巨著。?
2.法布尔被世人称为“      ”“昆虫界的维吉尔”。?
3.《昆虫记》是     花了足足    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4.作者在《昆虫记》里向我们介绍了    、    、    、    等昆虫。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 ?  。?
5.《神秘的池塘》中描写了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小动物:    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    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    。?
6.在法布尔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被毒蜘蛛咬伤的    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7.在《昆虫记》中,作者称赞    的建筑才能,认为它在这一点上远胜过罗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8.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9.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       ”。
10.《昆虫记》中记述的事实与寓言相反,     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     。?
11.《昆虫记》细致地记录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经过,描绘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达尔文称法布尔为“           ”。?
12.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         和         。?
二、选择题
13.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  )
A.喉咙发音     B.腹部发音
C.嘴巴发音 D.尾巴发音
14.(  )是毛虫的天敌。
A.黑步甲 B.金步甲 C.被管虫 D.蟹蛛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16.(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灰蝗虫 B.黄蜂 C.园蛛 D.萤火虫
17.《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阅读《昆虫记》时我们能发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  )
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
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
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
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
18.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描述选择恰当的昆虫,正确的一项是 (  )
(1)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2)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3)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4)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蚂蚁   萤火虫  圣甲虫  螳螂
B.萤火虫 蚂蚁 螳螂 圣甲虫
C.圣甲虫 螳螂 蚂蚁 萤火虫
D.螳螂 圣甲虫 萤火虫 蚂蚁
三、简答题
19.《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出来。
?
?
20.《昆虫记》中,萤火虫的捕食方法是怎样的?
?
?
?
21.《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类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举一例说明。
?
?
?
22.腾讯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请你用简要的语言为《昆虫记》写一段精彩的推荐语。
?
?
?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读了上面的文段,你认为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蟋蟀的什么特点?
?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是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它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1)文段节选自《昆虫记》,这里的“它”是谁?
?
(2)文段中的它是如何利用场地筑巢的?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
?
2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 A 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不能遂愿,一切全都完了:极其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火熄灭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呀!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② B 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③ C 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需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的。?
(1)上述片段所写的三种昆虫依次是什么?
A.          B.         ? C.        ?
(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
?
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
1.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西行漫记
3.伦敦
4.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博古
5.共产党和红军 中国共产党人 红色中国 中国革命
6.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 林彪 安顺场小镇 刘文辉
7.D 8.C 9.C
10.①周恩来 ②示例:在长征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11.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2.①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③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13.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14.曾易名为《西行漫记》。原因: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的紧张时期,同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也很微妙,《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要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就易名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15.①乐观、豁达、勇敢;②大公无私、率真;③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④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⑤很喜欢孩子。
16.白修德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斯诺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17.周恩来。他是一个面容清瘦、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热情诚恳的人。
18.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和根据地的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陕北根据地对于他来说像家一样,这种说法表达了他对根据地恋恋不舍的感情。
19.(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0.(1)护送“我”进入苏区 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
(2)选文甲中,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选文乙中,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
《昆虫记》
1.法国 法布尔 
2.昆虫界的荷马
3.法布尔 三十
4.示例:蝗虫 天牛 蟋蟀 萤火虫 萤火虫 这个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它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
5.田螺 水蛭 蚊子
6.杨柳天牛 小麻雀
7.黄蜂
8.蝉 螳螂 切叶蜂
9.清道夫
10.蚂蚁 蝉
11.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12.对生命的尊重 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13.B 14.B 15.D 16.D 17.B 18.C
19.示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20.在捕食之前,先给猎物打上一针麻醉剂,让小小的猎物暂时失去知觉,丧失抵抗的能力,然后轻松地将猎物吃掉。
21.示例:我赞同这种说法。例如小甲虫为它的后代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这与人类的爱子之心是相通的。
22.示例一:《昆虫记》是法布尔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的非凡成就受到世人推崇。全书不仅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而且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认为不朽的传世经典。
示例二:《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23.(1)向阳、宽敞。
(2)①勤劳;②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改变。
24.(1)麻雀。
(2)在树梢上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这个巢虽悬于半空中,但却异常结实。
25.(1)A.大孔雀蝶 B.意大利蟋蟀 C.蝈蝈
(2)示例:热爱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生活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