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巩固训练
一、读·书
1.请赏读下面的三幅书法作品,并仿照示例,从图一或图三中任选一幅,说出其字体及特点。
示例:图二为隶书,字体特点是扁平工整。
图____是______,字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的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争春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思
(一)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óu) 鲜腴
恹恹欲睡(yàn) 纵横决荡
B.倔强(jiànɡ) 囚枝
坦荡如砥(dǐ) 张目结舌
C.凋谢(diāo) 交卸
濒临绝望(pín) 深不可测
D.格调(diào) 游逛
不可遏制(è) 触目伤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过后,竹林里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子,有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潜滋暗长。
B.如果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如细胞或分子级大小的颗粒,普通镊子就无能为力了。
C.中梁云峰,诸峰奇异,山体连绵不断,植被丰富,景观千奇百怪。
D.一首歌曲想要脱颖而出,仅靠某一个人的妙手偶得、灵光一现是不现实的。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他用所有的财富换来了一所坐落于小镇上的旧民宅。他给这个居所取了一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他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整日辛勤种植。终于,百花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从此,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终于硕果累累。
材料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国人,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游定惠院①
[宋] 苏 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 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ɡ)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6.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此 木 不 为 人 所 喜 稍 稍 伐 去 以 予 故 亦 得 不 伐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主虽市井人 虽乘奔御风
B.晚乃步出城东 乃不知有汉
C.客尚欲饮 欲言又止
D.则园已易主 易如反掌
8.请以时间为序,用文中的词句补写出苏轼“今年”出游停留的五个地点。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____________→城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写
2020·黄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9.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中的“我”和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征。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不少于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一 楷书 形体方正、笔力雄健
示例二:三 草书 笔势流畅、连绵回绕
2.(1)都护在燕然
(2)山随平野尽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解析】 D A项,“恹”应读“yān”;B项,“囚枝”应为“虬枝”;C项,“濒”应读“bīn”。
4.【解析】 A “潜滋暗长”指暗暗地生长。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法布尔 法 昆虫记
6.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7.【解析】 C A项,虽然;即使。B项,于是;竟然。C项,想要。D项,改变;容易。
8.尚氏之第 何氏、韩氏竹园 何氏小圃 雪堂之西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每年花开的时候,(我)必定带着客人摆下酒宴,已经五次醉倒在这海棠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及其他两三个人去观赏,然而那个园子的主人已经改变了。主人虽然是个市井凡人,但因为我,(对海棠树)稍稍加以培育。(园子里)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开的花很白很圆,好像很多颗大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独特。这种树不被人喜欢,本想砍去,因为我,也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市井凡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楼阁上,一会儿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的琴,琴声像悲鸣的风、早晨的月,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晚上就徒步从城东出去,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清洗瓜果,于是沿着小沟,进入何氏与韩氏的竹园。当时何氏正好在竹间修建大堂,已经把地方开辟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为甚酥”,味道非常好。客人还想喝酒,而我却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经过何氏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树,移植到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将要去闽中,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恳请我(把这些事)记下来,作为日后谈笑(的话题)。那时候只有参寥不喝酒,用枣汤代替酒。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作答时,可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答案] 表层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结合具体的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探究。
[答案] 示例:文中的“我”孝顺父亲,买房后把父亲接过来;“我”写稿挣钱,说明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我”在澡堂遇到父亲后,主动向别人承认他是自己的父亲,说明“我”不虚荣;“我”为父亲搓背,表明“我”理解父亲并懂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