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巩固训练
一、读·书
1.对联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右边这副对联,并将下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读·思
(一)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犀利(xī) 黝黑(yòu) 深恶痛疾(wù) 粗制滥造(làn)
B.绯红(fēi) 解剖(pōu) 抑扬顿挫(yì) 广袤无垠(máo)
C.炽热(chì) 锃亮(zèng) 骤雨猝至(zú) 藏污纳垢(gòu)
D.诘责(jié) 妯娌(zhóu) 正襟危坐(jīn) 油光可鉴(jià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禁锢 吹嘘 宽厚仁慈 成群集队
B.躁热 和睦 节衣缩食 诚惶诚恐
C.窒息 轮廓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D.和蔼 胆怯 无可奈何 入目三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首次成建制全面参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引人注目的重大举措。
B.最高检报告显示,1999年至2019年十年间,新型犯罪增多,“醉驾”犯罪鹤立鸡群,取代盗窃成为刑事追诉量第一的犯罪。
C.在开发区公安分局长港路派出所工作的他,充满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活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熬夜守更,值班备勤,毫无怨言。
D.英国阿西佩尔咨询公司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勒米埃在香港亚洲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令许多地区的竞争对手都黯然失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深入学习志愿军革命精神,弘扬和传承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非凡品格和伟大精神。
B.我国研发的4个疫苗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截止到10月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左右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各行各业,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广西大风江大桥的建成对完善沿海港口高速公路路网、提高沿海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B.艾芙·居里是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撰写关于其母亲的传记《居里夫人传》。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茨威格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D.《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属散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属人物传记。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对红军领导人的具体描述,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
(1)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 )
(2)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州安国寺记
[宋] 苏 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得城南精舍①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②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选自《苏东坡集》卷三十七,有删改)
[注] ①精舍: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②陂(bēi)池:池塘。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
8.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2处)
求 罪 垢 所 从 生 而 不 可 得
9.作者看似有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三、读·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蹦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竞相开放,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好看的橡皮和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揳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窜;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深深的井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奔流不息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会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会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____________
(选自《文苑》,有删改)
10.文章首段着力描写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文章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几句话,将结尾补充完整。要求: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父亲是平凡的,但也是可亲可敬的。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请你结合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就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诗书见古今
2.【解析】 D A项,“黝”应读“yǒu”;B项,“袤”应读“mào”;C项“猝”应读“cù”。
3.【解析】 C A项,“成群集队”应为“成群结队”;B项,“躁热”应为“燥热”;D项,“入目三分”应为“入木三分”。
4.【解析】 B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境中用来形容“醉驾”犯罪不合适。
5.【解析】 D A项,语序不当,“弘扬和传承”应改为“传承和弘扬”;B项,语义重复,“约”和“左右”删除其一;C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6.【解析】 C 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7.(1)毛泽东
(2)周恩来
8.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9.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豁达乐观
[参考译文]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得罪(了权贵),皇上不忍心责问(我),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使,让(我)反省过错,改过自新。元丰三年二月,(我)到达黄州。(我)找到了城南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叫作安国寺,(那里)有茂密的树林和细长的竹子,有池塘和亭台楼阁。过一两天(我)就去焚香打坐,深深地自我反省审察,就(达到)物我两忘、身心全空(的境界),(我)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但是没有找到。(在这里,)心灵清净,烦恼全无,自在超脱,没有感觉到依附的地方,私下认为此处让(我)很快乐。早晨去晚上回来,在此有五年的时间。
10.【解析】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等。文章开头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其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内容上,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二是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做铺垫。
[答案] 文章首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重笔的描写,是为了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做铺垫,奠定了感情基调。
11.【解析】 此题考查结尾段的补写。首先要明确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尾点题。补写的句子要与前文父亲的美丽园子、父亲的田园生活、“我”的快乐童年等内容相呼应,语言要充满情感,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父亲的赞美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答案] 示例:父亲的园子,像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怀念,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12.示例:文章中,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父亲纯朴可亲的农民形象。他热爱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如“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将锄头深深地揳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运用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出父亲动作的娴熟和流畅,突出了父亲劳作时的美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