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复习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7 21: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学完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关心学生、诲(  )人不倦的藤野先生;认识了一生劳lù(  )、任劳任怨、性格和ǎi(  ),与妯(  )娌相处和睦的“我的母亲”;认识了皮肤黝(  )黑,目光xī(  )利的列夫·托尔斯泰;还认识了虽累得筋pí(  )力尽,但依然执着于科学实验的居里夫人。藤野先生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我的母亲”教会朱德司令勤劳和坚强。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教会我们心存善念、砥砺前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些境外势力与香港乱港分子沆瀣一气,刻意将香港立法污名化、妖魔化,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B.鲁迅在文学界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C.个别西方政客对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为富不仁,这太让民众失望了。
D.我们要高声赞美那些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北斗”幕后英雄!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
B.行走在乌兰察布的辉腾锡勒草原上,使每一个人都能看到水草丰茂的草甸,洁白如雪的羊群,以及唱着长调的牧人。
C.“乌海的煤炭后套的瓜,锡盟的羊肉香万家”,一首新版《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唱出了今天内蒙古人的喜悦与自豪。
D.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   ,   ,   ,
  , 

①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
③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
④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⑤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值得推崇和依赖的精神理念
A.④①②③⑤    B.③①④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
5.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下面是三则新闻:
①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②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行为将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③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其寓意。
?
?
6.名著阅读。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1)本段文字选自    (国籍)记者    所写的纪实作品《      》。?
(2)选段内容是对    (事件)的评价。?
二、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犁新雨破春耕
梁永刚
①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蓄势待发的旷野到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地气升腾,虫啾鸟舞,一年一度的春耕拉开了序幕。
②爷爷是种庄稼的老把式,深谙春耕春种之道。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下过一场透雨,爷爷便将休眠了一冬的曲辕木犁和耙拿到院子当中,仔细地擦拭着厚厚的一层灰尘,专注地敲打着犁铧和耙齿上的泥土,声音不大却清脆悦耳,仿佛要将歇了一冬的农具唤醒。拾掇完农具,爷爷又将耕牛牵出来,到离家不远的池塘里饮水。憋闷了一冬的耕牛咕咚咕咚喝饱了,枯槁的牛毛在春风的轻抚下油光光、闪亮亮的,立马活泛了许多。同那些苏醒的农具一样,它也在等待爷爷的召唤,随时准备好去春耕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③爷爷犁地的时候,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凑热闹。一改平日的大大咧咧,此时的爷爷神情凝重、一脸虔诚,一手扶着犁拐,一手牵着撇绳。听着行进的指令声,耕牛迈开四蹄铆足劲儿往前走,锃亮的犁铧经过之处,翻开的泥土像一层层黝黑的波浪,发出亮闪闪的光芒。在空旷寂寥的原野上,爷爷“哒哒咧咧”的口令声潮水一样弥漫开来,给人一种粗犷豪迈、荡气回肠的沧桑感,仿佛这一声声呐喊过后,郁积于胸中许久的苦闷便一点儿一点儿地释放出来。
④有时候,爷爷手中也会握着鞭子,但这鞭子更像是个虚设的道具,从南到北一趟趟走下来,很少实实在在地落在牛的身上,只是在它略觉疲惫意欲偷懒之时,才高高扬起再轻轻放下,虚张声势地吓唬吓唬而已。牛毕竟是牲口,时不时会有把犁拉偏的时候,故而爷爷嘴里的“哒哒咧咧”声几乎没有间断过。我不明白这口令的意思,就趁爷爷在地头吸烟的间隙问他。爷爷笑了:“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老祖宗把野牛驯服役使了几千年,要是牛听不懂‘哒哒咧咧’咋干活哩!”原来,从牛落地生下来开始,主人就得训练它“哒哒咧咧”的口令——“哒哒”就是让牛往外拐,“咧咧”就是朝里拐。
⑤犁地不平,难保墒情。犁完地,平了山沟,还要及时用铁齿的耙子耙上一遍,目的是耙碎大块的土坷垃,让土地更加平整。
⑥开始耙地了。煦暖的阳光照在田野上,爷爷吆喝着牛,把耙横在地头最佳的位置。随着手里的鞭子一声脆响,老牛奋蹄向前冲去,爷爷也一个箭步跨上耙架,一手紧拽缰绳,一手挥舞鞭子,行进在犁铧翻过的松软泥土中。此时此刻,站在耙架上的爷爷和平日判若两人,临风而立、雄壮威武,恣意地驰骋在属于他的这一方田地上。很快,那些埋藏于泥土中的枯草、腐叶得以重见天日,一丝丝、一缕缕、一团团地纠缠于耙齿之间,羁绊着拉耙的节奏。
⑦一块地耙完了,爷爷蹲坐在地头,点上一袋旱烟,有滋有味地吞吐起来,排遣着耕作后的一身疲倦。他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庄稼活儿使不得一点儿假劲,更偷不得一点儿懒。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多耙一遍,地里的土坷垃就会少一些,将来庄稼出苗就齐整,收成也就自然好。”望着长长的地垄,爷爷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选自《光明日报》)
7.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
?
?
8.赏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只是在它略觉疲惫意欲偷懒之时,才高高扬起再轻轻放下,虚张声势地吓唬吓唬而已。
?
?
?
9.文章第②段详写了爷爷的哪些举动?详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
?
?
10.本文以《一犁新雨破春耕》为题,有何妙处?
?
?
11.文章结尾爷爷说的话,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
?
附:作文
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人,陌生人、亲人、爱人、朋友……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以《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huì 碌 蔼 zhóu yǒu 犀 疲 wù
2.【解析】
C A项,“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使用恰当。B项,“不容置疑”指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使用恰当。C项,“为富不仁”指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用在这里属对象误用。D项,“任劳任怨”指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使用恰当。
3.【解析】
C A项,搭配不当,“胡杨林是……树种”错误,可改为“胡杨是……的树”;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掉“使”;D项,语序不当,“体验并经历”应改为“经历并体验”。
4.【解析】
C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①句紧承上文的“仓颉老祖用意深远”,为总说;③②句具体说明“信”的重要性;⑤④句总说“信”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5.(1)示例一:诚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示例二:不守诚信将受到严惩。
(2)(示例)画面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或: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6.(1)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2)红军长征
7.【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本题而言,内容上的作用,可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烘托人物心情等角度分析。结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可知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结构上的作用,应考虑与下文、标题的关系,题目中的“春耕”一词与本段中的“春回大地”“春耕”相照应。下文是对“春耕”的详细叙述,因此本段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答案】
内容上,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结构上,既为下文回忆爷爷为春耕做准备和爷爷赶牛春耕的情景做铺垫,也与标题相照应。
8.【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理解三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即可。其中,“高高”写爷爷举起鞭子的姿态,“轻轻”写爷爷放下鞭子的动作,“虚张声势”则形容爷爷吓唬耕牛的心理。这些词语都从侧面表现了爷爷对耕牛的怜惜。
【答案】
“高高”和“轻轻”两个词语,写爷爷先举起鞭子,然后放下的姿态和动作。“虚张声势”是假装出强大的气势的意思,这里写出了爷爷吓唬耕牛的心理。这些词语从侧面表现了爷爷对耕牛的怜惜。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内容上,应结合“爷爷便将休眠了一冬的曲辕木犁和耙拿到院子当中,仔细地擦拭着厚厚的一层灰尘,专注地敲打着犁铧和耙齿上的泥土”“拾掇完农具,爷爷又将耕牛牵出来,到离家不远的池塘里饮水”概括。这些行为写爷爷为春耕做准备,表现了爷爷的喜悦之情。结构上,下文详细描写爷爷驱牛春耕的情景,和本段内容关系紧密。因此,第②段起到为下文内容做铺垫的作用。
【答案】
拿出犁耙并擦拭犁耙上的灰尘,敲打犁铧和耙齿上的泥土;牵出耕牛去池塘里饮水。作用:写爷爷为春耕做准备,表现了爷爷喜悦的心情;为下文描写爷爷春耕的情景做铺垫。
10.【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标题出自宋代释智愚《颂古一百首》(其一)一诗,用诗句作为标题,富有文采,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标题也揭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引用诗句作为标题,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1.【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使不得一点儿假劲,更偷不得一点儿懒”一句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应像耕种一样真心、细心,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告诉我们,做事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多耙一遍,地里的土坷垃就会少一些,将来庄稼出苗就齐整,收成也就自然好”则告诉我们,过程相对于结果而言,显得极其重要。将上述分析内容综合概括即可。
【答案】
示例:凡事都应细心对待,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步骤,要注重过程对于结果的重要性。
附:作文
【写作指导】
写这篇作文,首先应交代清楚这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以及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介绍从什么事情上可以表现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要选择最令你难忘、最有说服力的事情来写,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着力展现。
【佳作展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我的母亲。
母亲总是忙碌着,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但母亲从来不抱怨什么,而是默默地做着她该做的事。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准备给母亲洗脚。因为小时候母亲总会在干完活后先给我洗脚,所以我决定报答母亲。
回到家后,我提出给母亲洗脚,母亲却拒绝了。
母亲说:“一双脚,有什么好洗的,我自己洗就行了。”
我对母亲说:“那不一样。”
最后,母亲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答应了。
晚上,我在水盆中倒好水,母亲将她那双劳累了多年的脚放到水盆中。我把头低下去,突然闻到一股很臭的味道,我赶快把头缩了回来。
母亲看见我的样子,关切地说:“是不是很臭?要是臭的话我自己洗。”
我连忙回答说:“不臭不臭,真的不臭!”
我又把头低下去继续给母亲洗脚,但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我想起了从前母亲给我洗脚的情景。那时候,干了一天活的母亲,晚上已经很累了,可还要给我洗脚。而那时候的我因为年纪小,总是很顽皮,不听话,害得母亲每次给我洗脚都要花费好长时间。而她自己总是用我洗过的洗脚水粗略地将自己的脚洗一下。母亲从来没有像洗我的脚那样认真地洗过她的脚。
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克制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哭的样子。
母亲的脚上有很多茧子,这都是母亲在田地里干活磨出来的。母亲是我们家的支柱,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这个家全靠母亲操劳支撑着。而我却不理解母亲,总觉得她太爱唠叨。我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现在想起来,我真觉得愧疚。
母亲,千言万语我只有一句话——我永远爱你!
[点评]
简单的洗脚一事,引起了作者的回忆,回忆小时候母亲给自己洗脚的情景。作者又联系到母亲为家庭、为自己操劳的事,感觉母亲是最值得深爱的人。在文中,作者详写了洗脚一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细致刻画,着力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等,抒发了内疚之情、爱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