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经纶( )
横柯( )
猛浪若奔( )
窥谷忘反( )
鸢飞戾天(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急湍甚箭
意暇甚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蝉则千转不穷
B.猿则百叫无绝
C.窥谷忘反
D.其人舍然大喜
4.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泉水激石
B.猛浪若奔
C.横柯上蔽
D.互相轩邈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7.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字 ,吴兴故鄣人, (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时称“ ”。?
(2)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3)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子是: , ; , 。?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
(5)文中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一百许里
(2)负势竞上 ?
(3)鸢飞戾天者
(4)望峰息心 ?
9.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本文分别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加以表现?
?
?
?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
?
11.《与朱元思书》与《三峡》都写到了猿鸣,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
?
?
?
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
?
?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①,麦陇朝雊②。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③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④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
①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
②雊(gòu):野鸡叫。
③天机清妙:思想情趣与众不同。④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负势竞上?
(2)望峰息心?
(3)白鸥矫翼?
(4)傥能从我游乎?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是
中
有
深
趣
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
16.同为书信,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
?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南朝]
吴 均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⑧饶⑨竹实⑩。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
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薜萝: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岩洞。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等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⑦葺:修建。⑧偏:特别。⑨饶:丰富。⑩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办:具备。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仆去月谢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18.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蝉
吟
鹤
唳
水
响
猿
啼
英
英
相
杂
绵
绵
成
韵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
20.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先 ,再描写,在描写中又穿插 ,最后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1.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
?
22.本文与《与朱元思书》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
?
?
?
23.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上联已经模糊不清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对出合适的上联。
上联:?
下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悦耳音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均在南朝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以“吴均体”为后人所熟知。吴均诗中“清拔有古气”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拟古诗。无论写征战之激烈,北地之苦寒,还是报国之志气,皆骨力遒劲。“吴均体”诗的题材无论是赠答送别好友,与好友重逢,还是思念友人,都亲切真挚,俊丽清爽,一洗南朝绮艳之诗歌风调,又有古诗的温丽悲远。“吴均体”诗还能在当时讲求声律之风大炽的情况下注重炼字。
请依据材料,判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吴均体”,并说明理由。
A.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B.泣听离夕歌,悲衔别时酒。
C.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D.风急雁毛断,冰坚马蹄落。
?
?
?
参考答案
12 与朱元思书
1.piǎo tuān miǎo líng lún kē bēn kuī
lì
2.【解析】
B A项,两个“绝”的意思分别是“绝妙的,独一无二的”“断绝”;B项,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C项,两个“百”的意思分别是“确数,十个十”“概数,极言其多”;D项,两个“甚”的意思分别是“超过”“很,非常”。
3.【解析】
B A项,“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C项,“反”同“返”,返回;D项,“舍”同“释”,解除、消除。
4.【解析】
A B项,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C项,名词作状语,在上面;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5.【解析】
C 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7.(1)吴均 叔庠 南朝梁 吴均体
(2)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4)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8.(1)表示约数。(2)依靠,凭借。
(3)至、到达。(4)平息。
9.“异”在水碧清而湍急。写水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侧面烘托。写水湍急,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水流比箭还快,又把猛浪比作飞奔的马,充分表现出水流急速奔涌的状态。
1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不仅使景物显得生气勃勃、富有情趣,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深切感受和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11.《与朱元思书》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热闹、有活力,《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清。
12.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渴望归隐山林的人生态度。
13.(1)凭借。(2)平息。
(3)举起、抬起。(4)跟随。
14.然/是中/有深趣矣
15.(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
(2)如果您不是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怎能用这不要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6.甲文作者借写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己不热衷于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作者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希望他不要热衷于功名、留恋仕途。
[参考译文]
[乙]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野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出现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您不是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怎能用这不要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17.(1)辞去官职。(2)仅仅,只。
18.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19.(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20.记叙 记叙 抒情 不慕荣利、热爱山水、渴望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
21.本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山景之生机勃勃,富有情趣。
22.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的高洁志趣。
[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孤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岩洞包裹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特别丰富。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为仁人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3.示例:万丈见底,异水呈现猛浪态
24.C项不属于“吴均体”。理由:A、B、D三项都是五言诗,都讲究炼字,如“出”“衔”“落”,表达的感情亲切真挚,符合“吴均体”的特征。而C项是七言诗,讲究押韵,如“缨”“筝”,缺少“清拔”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