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比较阅读训练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1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解释加点的字。(4分)
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3)仆闻之:____________?
(4)官大者,主恶之: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免于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停两处)
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②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
③吴既赦越:____________?
④与百姓同其劳: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B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A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
D
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乙】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
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
①犯错误
②割断
2.①略。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1)使……痛苦(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2.D??
3.(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
4.(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卧薪尝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